“2010年是北京汽车发展的元年,要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要为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揭开全新一幕。
9月28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汽车”)成立,在历经数年的整合、聚合、融合之后,大北汽战略的多条发展脉络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交汇。至此,北京汽车携集团之势正式走向起跑线,北汽集团也将迎来一个自主发展的全新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目标清晰的指向自主品牌乘用车。
资源整合:控股时代蓄力,集团模式登场,北京汽车有了坚实基础
随着北京汽车的诞生,北汽集团打造自主品牌的核心平台已然成型,以北京汽车为发展平台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呼之欲出。
然而细数由来,北京汽车在历史沉疴上的构建又谈何容易。从2006年徐和谊就任北汽集团董事长以来,整合、聚合、融合,就是北汽集团发展的关键词,一系列动作的目标均指向自主品牌,北汽集团一点点聚沙成石,破茧成蝶,才成就了北京汽车的发展基石。
事实上,北汽集团规模化生产乘用车应该从北京现代 的成立开始,而这个起点比别的车企集团迟到了十几年。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北京现代 、北汽奔驰 、北汽福田的快速成长,北汽集团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这却激发了北汽人更理性的思考:要发展自主品牌,就必须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集成有效资源,壮大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增强整体实力,尽快组建有较强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为了给北京汽车 “铺路”,北汽集团把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的主线,归纳为打造整车制造、零部件发展、产品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五大平台。通过理顺企业体系形成发展合力,为北京汽车加快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北汽集团从整合资源、吸引人才、集成创新三个方面入手,逐步为北京汽车的诞生开启了一个全新局面。
2006年12月,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整合多方资源的“4354”的豪华配置引人瞩目:“4”,北汽集团旗下4个整车企业;“3”,“北京长城华冠”等3家民营设计公司;“5”,清华、北工大等5所大学;另一个“4”,中科院电工所等4家科研单位。
2007年8月,北汽控股公司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发起设立北京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框架协议书,未来服务于北京汽车的海纳川正式登场,它的使命就是为北京汽车打造零部件产业链体系。如今,海纳川已与江森、李尔、德尔福、伟世通、天纳克、延锋伟世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携手,这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9年1月16日,北汽集团发文成立乘用车事业部(如今已经划归北京汽车),其核心人员来自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 两家合资公司,主要负责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准备、销售渠道及营销策划方面的组织工作。自此,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整车营销体系开始运作。
2009年12月,北汽集团与通用 、萨博达成协议,收购通用旗下瑞典萨博汽车公司9-5、9-3系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及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2010年9月,在北京汽车成立的同时,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汽控股正式谢幕,集团化发展实至名归,北汽集团也驶入一个全新阶段。
“十一五以来,北汽集团事实上已经开始进行集团化运作了,但北汽控股容易被误解成以资本运营、投资管理为核心的业务范畴,不能准确地表明北汽集团的经营实质和发展方向。更名为北汽集团后,将有利于塑造产业集成、有效管控企业形象,促进合作、收购、兼并等经营行为的推进,带动大北汽战略的新发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谈及北汽集团更名时这样说道。
通过聚合集团内外甚至全球资源,作为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北汽集团在自主品牌上倾注巨力,一出手便注定不凡,这使得北京汽车与当前大多数自主品牌截然不同。可以预见,作为北汽集团打造自主品牌的航母,北京汽车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融势而创:集成优质资源,北京汽车重点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
9月28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它的定位明确为“北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大平台”,在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与定位于发展商用车的北汽福田形成左右两翼,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格局清晰可见。
根据规划,北京汽车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将在轿车、越野车、交叉型车、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全面发力,逐步发展成为产品线齐全、产业链完整、企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全新经营实体。北汽集团蓄力多年,终于将以北京汽车的成立为突破口,形成全面爆发。
在资产构成方面,北京汽车几乎囊括了北汽集团旗下所有的乘用车优质资产,包括北京现代中方股权资产、北汽有限、乘用车事业部、北汽新能源事业部、北汽动力总成公司、萨博技术资产等。北京汽车成立后,包括研究总院、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资产、以及海纳川等优质的零部件资产也将陆续注入。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