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加速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 在全球打响“中国车”品牌
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总体一直在不断增长,但出口量的比重偏低与我国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仍然相差悬殊。2010年,我国汽车总销量180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但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不仅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也比不上作为国际车企出口基地的泰国、墨西哥等地,甚至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巴西等国相比也有差距。
这些对比表明,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扩大出口和加强国际化发展是必须弥补的短板。在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并已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后,加强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已成为摆在中国汽车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品牌的弱势地位始终是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发育逐步成熟,竞争日趋白热化,自主品牌企业纷纷认识到,没有品牌附加值就没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就难以保障企业可持续的经营质量,就谈不上国家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模式。没有自己响当当的品牌,就谈不上汽车强国。在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中国汽车要想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在全球打响“中国车”的整体品牌。国家整体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企业各自品牌的打造,更有赖于那些优秀自主品牌企业的带头突破。
品牌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汽车整体品牌形象的打造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打响“中国车”品牌,除了自主品牌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水平,扎扎实实的进行品牌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国家从产业政策引导和配套环境建设方面,给予企业以方向上的指导和对应的鼓励支持。
建议:制订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已成共识,我国汽车产业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完全可以成功实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真正的具有属于自己的几个响当当品牌的汽车工业强国。当务之急是制定并实施以打响“中国车”品牌、引导优秀的自主品牌企业积极“走出去”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化战略。
这一方面需要企业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制造水平,制订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的策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制订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在政策和产业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推进中国汽车企业稳步“走出去”,实现健康、快速、良性发展,积极向汽车强国迈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维护我国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这也为制订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提供了基础。
打响“中国车”品牌与倡导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综合考虑提出以下建议:
1、 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
将中国汽车“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引起各方面对“中国车”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合、协调相关资源,便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实施。
2、制订国家级“中国车”强制认证体系。
“中国车”必须是高品质,品质提升是品牌提升的基本前提。建议国家在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质量控制体系、车辆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服务以及品牌力等方面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认证体系,形成强制划标准,自主品牌企业必须在多个方面提升自身实力和产品品质,才能通过并获得“中国车”的称号。以此促进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全方面提升自主汽车企业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保证“中国车”概念的品牌形象。
3、 对通过“中国车”强制认证的自主品牌,国家给予税收支持,并给予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建议国家对于通过“中国车”认证的自主品牌在购置税等税收方面予以相对于其他车型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加大融资和信贷支持。对积极应用新技术或为新技术迅速应用提供支持的企业行为,给予研发补贴,建立自主品牌汽车核心技术专项资金,在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以及其他产业政策方面给与支持。
对通过认证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外展会、网络建设等具体的活动提供部分鼓励资金,鼓励优秀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
4、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规范我国汽车的出口秩序,加强出口企业资质管理,提高出口门槛。
加强出口企业资质管理,例如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方面进行限制。对于自我压价、不计后果的短期出口行为进行治理,对故意扰乱出口市场,恶性价格竞争以及极端不负责任的企业要有惩罚措施,维护中国车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