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则被滥用
无论车市处于淡季还是旺季,总有部分热销车型存在加价行为。为制造“紧张”氛围,经销商、厂家往往营造出车型热销、产能不足的情景,刺激消费者为提早拿车而额外支付费用,如搭售原厂汽车装饰用品、加价销售等。
目前,“热销车加价卖”已成为业内公开的潜规则。表面上看,加价行为是由4S店发起的,但不可避免,厂家也在背后推波助澜。“饥饿营销”已被厂家们看做屡试不爽的炒作手段。因此,即使厂家完全具备生产的产能,也会有意让市场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当产品“供不应求”时,终端市场的加价现象也就非常正常了。
“加价售车肯定不会成为主流行为,这是不合理的,是厂家和经销商缺少诚信的表现。”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对记者如是说。
去年,为了整顿车市,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三部委下文严惩4S店违规行为,剑指搭售、“返利”、“好处费”等潜规则。
相关通知表示,将制止汽车品牌经销服务店(4S店)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严查为消费者办汽车按揭、保险时收取“返利”、“好处费”等商业贿赂行为及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生产经营中,存在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行为。
据悉,随着整车销售利润逐年下滑,4S店的利润重心已从销售转向了维修、保险、金融、加装等业务项目,而这些业务中的潜规则也普遍存在,由三部委联合发出的政策“强力棒”,涉及到与汽车零售业相关的各大行业,不仅对品牌经销商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经销商利润带来较大冲击,4S店赖以生存的产业链、利润结构有望被重新调整。
专家分析,随着汽车产品的丰富,汽车零售行业的销售利润下降是必然趋势,而作为4S店而言,提升盈利水平更多地决定于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加价现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厂家的品牌形象,让厂家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热销车型缘何加价?
采访中,一位经营汽车4S店多年的老总告诉记者,一款人气“爆棚”的新车,上市之初期待已久的消费者会迫不及待地争相购买,而此时产能则正处爬坡期,供货会相对比较紧张,“僧多粥少”,于是就会出现“加价卖车”的现象。
然而,一款国产热销车型的到店周期一般是一个多月,经销商却会告诉消费者要等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是为什么?
“其实,消费者订的那款车,一个月后到店,4S店会先卖给加价的消费者。也就是说,别人加价买的车是你订的。然后,4S店再向厂家订一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等车到了,4S店还是会卖给加价的用户,直至三个月甚至是半年后,再把车卖给你。”上述老总解释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