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客车追尾相撞、三门峡客车翻车、广安客车超载撞车、清平客车违法撞车……今年下半年连续发生多起的惨案,再次凸现中国道路客运安全的隐忧。
超载、超速、疲劳驾驶……一直是诱发恶性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而随着车轮浩浩荡荡的驶来,车毁人亡的惨案也随之频频出现。如何监管这些灾难隐患?就成了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主要命题。
被道路运输业称为“双合规”的政策,就是道路客运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监管的杀手锏。据悉,交通运输部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让“双合规”落地。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在全国210812起道路交通事故中,营运客货车辆肇事就有50296起,占23.9%。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中,营运客货车肇事的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85.1%和86.5%。而今年8月发生的这4起事故,就造成71人死亡,18人受伤。
这些无谓的社会灾难,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三大因素造成,其中,人的因素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占比已达道路交通事故的90%左右。
有鉴于此,去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执行《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和《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两项行业标准,凡从事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的企业监控平台、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和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载终端都要按规定进行标准符合性审查,不符合标准的系统平台及车载终端不得用于道路运输动态监管。这两个文件被行业称为“双合规”。
实际上,在国家不断加大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后,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意识已经觉醒,近几年,不少企业纷纷上马营运车辆监管平台,对运营车辆进行远程管理。
但是,由于平台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在众多资本涌入交通信息化产业后,散乱也就成了政府监管的最大难题。“平台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平台互不联通,接口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无法对外地车辆进行实时监控,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宇通IT工程师李亮告诉记者:“在‘双合规’没有公布前,国内GPS终端生产厂家就多达1800余家,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数量也很庞大,仅客车企业公开宣传提供此类服务的就有十几家。”
在这一背景下,众多的运营车辆系统管理平台,面临着各管一摊的无政府状态。“用信息化手段,将零散的、流动的营运车辆管起来。有效解决‘看不见、听不到、管不着’的问题。”就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声音落地的同时,旨在建立联网联控长效运行机制的《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行维护与考核管理办法》也随之出台。
“上海世博会期间,鉴于公路旅游客运方面的安全,政府部门希望加强对营运车辆的实时监控,所以开始推行联网联控技术监管。经过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因此世博会过后,交通运输部希望借联网联控技术监控国内所有重点营运车辆的信息,将偶然性的管理变成日常的运营管理。”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周炜说。
基于此,“双合规”发布后,交通运输部就频出落实“双合规”的金牌令。今年9月11日,交通运输部再次发出《关于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部、省两级平台切换升级的通知》,《通知》不仅公布了未达标省市的名单,还提出在10月31日前通过符合性审查,完成平台切换升级。
到目前为止,仅有7家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的系统平台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的符合性审查。据悉,宇通是客车业惟一一家以联合体方式进入“双合规”目录的客车企业。
李亮告诉记者,自交通运输部发布“双合规”后,一直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已任的宇通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安节价值体系”更符合用户发展的利益。虽然,宇通也像其他客车一样推出了旨在提高客运企业运营效率的管理平台,但国家对运营车辆联网联控意愿的出现,就迫使我们要重新思考用户的利基。即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人、车、路及环境的协同交互,实现与国家层面的智能交通。通俗的说,就是用户的系统平台既能与政府监管的系统平台相对接,又能实现自我的安全、节能高效率运营。
他说,基于这样趋势性的思考,我们在政策还没正式出台前,就已与相关部门沟通,进行技术标准的对接。正是基于这样的把握,才使宇通成为第一批进入“双合规”目录的定位系统服务运营商。
其实,交通运输部对运营车辆要进行联网联控的大势,市场已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去年9月,湖南怀运集团全面更换、安装现有车辆的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在向社会招标时,提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双合规”。目前,集团现有808辆不同品牌的长途客车全部安装了通过符合性审查的宇通“安节通”。
李亮告诉记者,近期,交通运输部公布监控平台符合性审查目录后,不少客运企业已向宇通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安装通过“双合规”的“安节通”。
7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而根据《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危险品运输车辆、班线客运和旅游包车的入网率达到90%。在此背景下,“双合规”已成道路客运企业实施车辆动态管理的必然趋势。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