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私用放开,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广州拟用收费办法开放公车私用经媒体披露后引发高度关注,也成为广州“两会”会场的一大焦点话题。昨日,多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治理公车私用,推进公车改革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采用收费方式是将本不合法的公车私用合法化,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一问有没有可操作性?
尽管酝酿中的改革措施已经初步勾勒了操作方法,但并没有打消代表委员对政策操作性的疑虑。
市人大代表王跃林告诉记者,公车私用收费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一种进步,但可操作性上还有欠缺,也只能是一种过渡性措施。
“公车改革试点结果是,一个月省下了8天的油费,但是加装GPS,再加上日常运行费用,两个一平衡,似乎没有多大作用。”市人大代表冯耀良如是表示。
市人大代表李国红则认为,治理公车私用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总体上公车私用没那么多。现在政府部门承担的任务非常重,公务也非常多,有时候公用还是私用也很难界定。
“如何收费?如何计价?收了钱交给谁?出了事故谁负责?”市人大代表、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梁盛祥表示该措施还有一系列操作上的问题。
二问公车变成了可运营的车?
“这是绝对的错误,给了钱就意味着把错误合法化,难道说有钱大晒?”对于公车私用收费开放,政协委员区国泉激动回应。
梁盛祥与区国泉持有同样观点。他认为,靠收费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不现实,这更加把问题复杂化了。如果收费,等于把公车变成了可运营的车,这需要物价等有关部门审批,没经审批就是不合法。但如果通过审批,就等于把公车私用合法化,这样会更乱。
三问收取费用如何管理?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前日表示,收费不是随随便便象征性收费,而是要把公车使用产生的汽油费、管理费、折旧费、保险费等统统算进去,费用由财政局收取,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费用将作为公车折旧等补偿。
代表委员也认为,围绕收费的一系列硬件准备、监管等环节会非常复杂。
“将公车装GPS监督、加贴标识,甚至付费私用等,最后由谁去监督?哪个部门可以监管好?在管理上也要花费很多人力、财力,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曾呼吁取消新光快速收费的明星委员罗科说,这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梁盛祥认为,公车是国家财产,就要按照机关财产来管理。要通过内部的管理,将公私明确分开。
四问是否有失公平?
“公车就是为了公用,本身就不该私用,如果交费就可以用,那么我想用警车行吗?”昨日,罗科对“公车交费私用”表示反对。
在他看来,顾名思义,公车就是工作上使用的车,不是接送上下班的车,也不是回家的车。以前是领导才有公车接送上下班,现在很多公务员都开公车上下班,给高峰期道路增加拥堵。公务员也是普通人,跟老百姓一样,除了公务时间,该打车还是要打车,该坐公交就坐公交。
五问收费是否太低?
昨日,收费开放公车私用的消息一出,不少市民随即惊呼:这比打车便宜多了,有事申请公车即便掏钱也划算。
据了解,广州计划中的收费标准是按照先行试点单位估算出来的。那么,这一收费标准是否合适?能否有限抑制公车私用?
对此,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太好评价。王跃林说,这个不能用出租车的标准来衡量,毕竟出租车还有牌照等很多其他费用,因此也不好对比。
李国红则认为:收费标准应该和出租车持平,或者稍微低点。
回应
人大代表、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杨建城:
公务员有偿用车可从工资扣款
市人大代表、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杨建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务车改革是今年广州纪检监察系统的重点工作,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正在抓紧完善,按计划上半年将可以出台。在修改过程中,除了征询各级政府部门的意见外,纪检监察部门也会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公众交流,征询公众意见。
对于如何收费,杨建城回应说相关实施细则肯定会做出规定,但实际操作可以有多种方式,也并不困难。“比方说直接从工资扣。”杨建城还透露,除了按照级别配车的领导干部外,普通公务员如果确有急事,比如要病又打不到出租车,也可以申请有偿使用公车。
反应
人大代表卢光霖:
若可行可操作,我不反对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广州推进公车改革的方向非常赞同,但对收费开放的措施则有不同看法。
“我非常赞同消灭公车私用,既然是公事给你派车,那你就应该是在办公事的时候用车,私事不应该用,这个道理很简单。”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卢光霖提起广州市出台公务车装GPS和公车私用收费的措施说。他表示,广州市的领导表态,要下决心监控,管理好公车,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出发点是好的”。
公车私用收费是否可行?能否真正发挥效果?卢光霖表示,尚未对此调查研究,不好评价。他指出,政府政策的出台,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政策生命力的强和弱,归根结底是看其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这个政策是经过认真、慎重的论证研究,是可行、可操作的,我不反对。”
政协委员张永良:
先试行一段时间,再进行完善
对纪委出台这个规定,接受采访的委员都认为做得很好,至少可以表明党委和政府已自觉加强对公车的管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张永良认为:这种改革要分步走,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先试行一段时间,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后再进一步完善。公车管理的改革,其实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步子不能太快,太快了会适得其反。
建议
参照香港重罚公车私用
政协委员区国泉引用香港经验对记者说:“若公车私用被公开了,公务员生涯可能终止,这就是香港的政策,但非常实用,他们极少违规使用公务车。”委员区国泉介绍了香港的公务车管治经验:香港的公务车使用统一由GLTA(政府陆地运输部)管理,包括什么级别的公务员才能配有公务车和司机等,都有严格规定。“而且,公务车使用者自律性非常高,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也很严厉”,区国泉举例说,曾荫权在候选特首期间,属于“非公务员”,在这期间,他曾利用港督府车场的某个位置倒后掉头,被公众发现后,舆论毫不客气地称之为“使用特权”。
此外,区国泉认为,广州可以借鉴香港政府部门设立CarPool(车队)统一调配公务车的做法,“这能减少个别官员随意用车的情况,但关键还是用车者的自律性”。
严格管控公务车指标
市人大代表梁盛祥表示,解决公车问题,一靠管理、二靠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另外,有些代表委员提出的靠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等社会管理手段也可以考虑。
政协委员罗科表示,杜绝公车私用,减少交通拥堵,关键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其实首先要从源头上管好,严格管控公车指标;比如某个单位限定只能有10个公车指标,明年要减到8个,报废就不要新增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