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锦湖事件”背后:谁来拯救中国轮胎业

2011年03月31日 15:03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自主品牌企业现在不太好做吧?”

“是啊,我们现在一心想找合资方,哪怕被外方控股也行。行业太乱,靠自己做实在是太难了!”

记者偶然提及的一个话题,却引起一家轮胎骨干企业老总的强烈共鸣。

一家大的骨干企业,因为难做就宁肯放弃控股权,听上去有些难以理解,但这事发生在中国的轮胎行业似乎并不稀奇。近日在山东威海举办的一次轮胎企业交流会上,来自全国近10家轮胎企业的老总们,都对行业乱、企业难的现状深有感受。

老总们一致认为,最近曝光的“锦湖轮胎事件”,只是目前中国轮胎产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召集这次会议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理事长、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也正是抱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初衷,想借“锦湖轮胎事件”来警醒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关注轮胎业存在的问题,早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这个行业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无论谁都能做轮胎”

这句话出自一位轮胎企业老总之口,它一语道出了中国轮胎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无序混乱的现状。

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轮胎企业共有360多家,仅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就达到290多家,其中的65%是中低端产品。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和GDP,还在不断“招商引资”建新厂,或者鼓励企业大规模盲目地扩大中低端生产能力。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吸引着跨国公司雄心勃勃地把目光转向国内。目前全球主要的跨国轮胎制造商都已在国内建立工厂,其生产能力占行业总能力的将近一半,外资轮胎企业的年均产量增长,也大大高于同期的行业平均增速。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老外们刚进来时,瞄准的目标还是高端产品领域,而随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他们开始逐渐把普通甚至低端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这导致没有一家跨国轮胎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轮胎试验场,也没有一家把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真正转移到中国来。

在威海召开的这次轮胎行业交流会上,一位老总讲述了自己在南美洲某国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面对一个中国公司出口到这里的轮胎,他用一根细细的铁丝一挑,居然就挑下来一块橡胶。“这样的产品也能出口,不是太给咱国家丢脸了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总,用“岌岌可危”来形容目前的轮胎行业。他说,从目前的现状看,由于跨国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远大于国内企业,轮胎产业“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有可能是让跨国公司“渔翁得利”。

在做了近30年轮胎企业的丁玉华看来,轮胎产业现在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和生产能力的简单复制,企业满足于在市场上“拼价格”,如此下去,难说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锦湖轮胎。“锦湖轮胎是行业恶性竞争的牺牲品,实际上也是反映轮胎行业困境的一面镜子。”

[责任编辑:sunjc] 标签:轮胎业 轮胎行业 轮胎企业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