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锦湖事件”背后:谁来拯救中国轮胎业(2)

2011年03月31日 15:03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轮胎业处在监管“真空”状态

据悉,那些出口企业的低端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并不是偶然的。

轮胎行业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根源,在于进入门槛太低,准入条件太宽。目前各地是否批准上一个新项目,主要是看企业上项目的规模大小,能达到多少条的生产能力,而对于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则有天地之别。

同时,不少人已经注意到,轮胎行业有些标准和重要参数试验方法,还是十几年甚至20年前制定的,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提高,导致这些标准和方法早已落后于目前的产品使用要求,一些企业标准现在已经远远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即便是国家对轮胎产品实施的“CCC”认证,也已经沿用10年,其安全性能指标偏低、环保性能指标基本是空白,目前已经是一个落后标准。

在威海参加研讨会的老总们发现,困扰他们的,其实还是那些探讨了数年的“老问题”:产业发展无序、落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标准滞后、原材料价格畸高。

而这一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只有他们自己清楚:看上去风风火火的轮胎行业,目前行业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

“自从化工部被取消以后,我们行业就基本上没有人管了。”来自轮胎行业的一位老总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当时的化工部与中石油、中石化承担的政府职能合并,组建了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1年,这个局被撤销。原来一直由化工部负责的轮胎行业管理,先是归口石化工业局,后来又被划归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之下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就这样,轮胎行业的管理部门几经演变,成为一个管理职权有限、而以协调为主的三级协会单位,再也没有一个机构能直接代表轮胎企业说话,或者对这个行业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十几年来一直如此。

汽车专业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51%的被调查者认为,“锦湖事件”的发生缘于行政机关执法不严,22%的人认为是市场准入监管不够,10%的人认为是由于行业标准缺失——由此看来,绝大多数意见是指向政府相关部门。

众所周知,行业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行业规范和准入标准,还要有市场监督和管理。而现在,失去了政府和政策监管的轮胎行业,在这几个方面几乎全都处于“无政府”状态。而若靠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律,则无异于天方夜谭。

当一个行业失去了标准和监管,怎能不发生“锦湖轮胎事件”?又怎能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责任编辑:sunjc] 标签:轮胎业 轮胎行业 轮胎企业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