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到系统
人们希望北汽自主品牌能够出一款具有说服力的产品,但是围绕这个产品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和一个车型,而将是一个成体系的运作系统。从产品定位到采购、研发、生产制造,从品牌建设到市场营销、销售渠道,一环紧扣一环。
目前来看,北汽在产品上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发力点。北汽在去年北京车展展出了基于萨博95平台的C70概念车,这款车最快到2012年才能下线,比计划晚了半年。
而今年上海车展,北汽将展出基于萨博93平台的C60概念车。这款车的造型设计虽然全部由北汽自主设计,但研究总院造型部门却完全未参与,“车瓤”都是延续了买来的萨博93。
产品滞后、研发体系的问题仅仅是表象,其真正问题是整个产品体系的不健全。实际上,北汽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比如说研发流程,研发与制造部门、市场部门的对接等等。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对北汽股份自主品牌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量产车型的市场表现。但是一款成功车型的背后是体系的竞争力,而目前对于北汽股份而言,最关键的部分或许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开发,而是整个系统环节的一个个片段的落实与到位。
比如,目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品牌定位模糊。有资深业内人士就表示:“北汽在做自主品牌乘用车上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它并没有明确整体的规划,缺乏清晰的产品品牌战略。”而有北汽内部人士也表示:“对于品牌的理解及如何输入到公司文化机制、产品上,这是现在北汽最该思索的。”
显然,北汽股份要形成一套统一的品牌理念,工作思路,品牌个性。但是目前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品牌策略迟迟没有清晰。
据了解,北汽自主品牌很可能不再命名为“北京牌”,而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战略在未来把重点将放在中高端车和个性小车上。这也许是已经发布的“北京牌”目前为止并没有清晰的传播和推广的原因。
其实,当时“北京牌”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受到业内很多质疑的声音。据说北汽曾经有一个设计方案是用北京天坛来诠释“北京”牌,遭到公司内部的广泛非议,很多人私下里认为这样做品牌的局限性很大。人家上汽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都渐渐放弃了有历史的“上海牌”轿车,北汽为什么要走回头路呢?
现在的事实证明,北汽必须要为其自主品牌搭建一个前瞻性的品牌架构,否则在品牌战略上反复拍脑袋是非常危险的。
北汽承载着徐和谊与一群优秀的本土汽车优秀人才的事业和理想,而摆在他们面前真正的关键时刻已经不在于大格局的搭建,而在于把格局落实的制度以及产品背后的体系支撑,这才是从“四小”到“四大”跨越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