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应当看到,尽管自主品牌企业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超越,但并非行业整体实力超越了日韩。就实力对比而言,自主品牌企业无论企业规模、品牌强度、技术储备、研发能力上均不及跨国公司。目前的超越并不等于日韩真的被自主品牌全面超越,因为日韩企业并非没有好技术,只是跨国公司进入一个新市场时,总要逐步投放新技术。例如,大众在中国应用的技术能与国际同步,是因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最长,是大众更具战略眼光。今天之所以能够在一些领域实现超越,恰逢日韩企业在中国投放新技术的速度较慢,加之自主品牌企业追赶速度在加快,这才形成了当下的局面。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自主品牌虽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超越,但很可能被日韩企业所反超越。自主品牌发展之路还很长,任务很艰巨,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果用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的理论解释当前的博弈状况,应当说,我国主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渡过了防御阶段,进入了与跨国公司竞争的相持阶段。由于自主品牌企业的规模小、盈利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市场集中度会逐渐提高的经济规律,这一切决定了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可能在胶着的竞争中倒闭、或被兼并,而一些主力企业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越战越强。“十二五”将成为中国市场新格局转换与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胜负的核心在于体系能力的差异,在于国家力量的支持。在涉及国家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利益的大问题上,没有哪个国家不支持本国的企业。
自主品牌企业在传统汽车领域取得的成绩,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毕竟新能源汽车还是汽车,在诸多基础技术、在体系控制能力等诸方面都是通用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力帆620[综述 图片 论坛]电动警务用车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果的窗户;今年上海车展前夕,中科力帆、奇瑞、比亚迪、众泰等自主品牌旗下首批面向私人消费者的新能源电动车,在上海市正式挂牌上路。车展上,自主品牌企业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有的是概念车,有的已经是量产车。值得高兴的是,在众多跨国公司的新能源车还处于试验阶段的时候,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已经推向了市场,实现了商业化运营,竞争明天的比赛已经开始。
自主品牌从零起步,一个个市场障碍、一个个技术壁垒、一个个质量标准……而今迈步从头越。要形成自主的汽车工业,要获得自主的核心技术,还要靠自力更生;在赶超的道路上,自主品牌需要外援,但绝不依赖于外援,更不能为一时的利益而成为他人的附庸。如果说,用28年的实践证明——“以市场换技术”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那么今天应当改弦易辙了,走上用中国市场这个优势资源培育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既然我们虔诚地用世界上最大、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都换不到一点点技术,难道还要祈求我们“真诚的合作伙伴”吗?这种合作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世界上没有谁是靠卖祖产、靠祈求他人成为英雄的。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要靠整合全球资源、自我消化、自主创新,在合纵连横的纵横捭阖中,确立自己在世界汽车工业之林的地位。二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建立自主的汽车工业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