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仑:车价没有免费的午餐 与国际接轨是废话

2011年10月24日 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最近我的《车价到底还有多少水分?》一文引来了一些争议,其中最典型的说法是:“最合理的就是按工资收入与购车成本的比例来衡量中国买辆车到底贵不贵。”一些媒体的同行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凭什么我们的收入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却要拿出同样多甚至更多的钱来买一辆使用价值相当的汽车?如果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不凭别的,就凭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还不够发达。

实际上,我在6年前《车价与国际接轨,一个虚妄的神话》一文中曾详细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有业内人士提出应该以“面条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力平价的“汉堡包理论”的中国版)来衡量车价:我国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如果(当时的)月薪为2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英国城市人口月收入大概是2000英镑;中国一碗面条大概需要5元人民币,英国大概要4英镑,用购买力评价理论换算,如果1元人民币相当于1英镑的话,可以说一碗面条的消费与国际接轨了;但汽车的差距则很大,国人需要攒上5年的钱才能买一台经济型轿车,而英国人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不错的车了。所以,应改“与国际价格接轨”为“与国际消费接轨”,消费结构也就是消费品所占消费者支出或者收入的比例。

我想起了韩寒关于逻辑的说法: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与国际消费接轨”的逻辑首先是要收入与发达国家接轨,由人均月薪2000人民币变成2000英镑;还要标志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目前的40%变为发达国家的20%左右;也要所有商品的价格与发达国家一致;更要标志贫富悬殊程度的基尼系数由目前十分危险的0.5降低到发达国家的0.3左右。而这一切通过人为操纵收入、汇率、价格等就可以实现,这与其说是中国逻辑,不如说是以免费午餐、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为特色的中国梦。大跃进时说是要“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赶美”,如今变成只需一夜了,浮躁在进步。1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成本 中国 车价 收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