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仑:车价没有免费的午餐 与国际接轨是废话(2)

2011年10月24日 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像发达国家那样生活、消费,甚至比发达国家更好,如果是长远目标,的确值得追求。但中国有太多、太多的难题,车价只是这些难题的一个表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确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但普遍存在的效益低下也使很多方面成本高企,足以抵消劳动力成本优势,不仅如此,还欠下了环境、贫富悬殊等诸多迟早要加倍偿还的债务。就汽车而言,目前整车厂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以上,而其他成本则居高不下,其中除了全球化随行就市的原材料成本外,相当部分是中国特色的各种税费成本、管理成本乃至制度成本。

总体看来,理想的趋势是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增加劳动者收入是必须的),而其他成本的综合下降幅度超过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幅度,进而使车价在相对温和的竞争中趋于下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出不懈的努力,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竞争,而不是厂家的良心。以往,中国的汽车厂家和品牌数量虽然世界第一,汽车巨头悉数到齐,竞争全面铺开,但由于一些行业的限制性规定和需求增长过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很激烈,大家都有钱赚,只是多少而已,没到你死我活那一步。未来,随着需求增长的大幅减缓,很多企业此前为长期高速增长准备的产能将出现过剩,竞争将空前激烈,车价必然下降,厂家利润缩水;而另一方面为保护国产车,仍要对进口车进行一定限制,为保护自主品牌,也可能进一步实施一些倾斜性政策或潜规则,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竞争、稳定价格。所以,“汽车消费与国际接轨”虽然听上去很美,但就现实而言,依然是一句似是而非的废话。(原载于11月21日《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成本 中国 车价 收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