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中国汽车合资没有尽头 现状堪忧

2012年05月30日 10: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程远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媒体界一位青年才俊最近从国外游学归来,对中国汽车业的现状深为焦虑,感叹道“中国汽车业合资几十年,似乎就干了一件事:为外国公司卖车”。乍一听似乎有失偏颇,但考察一下合资企业的功能,还不能不佩服他一语中的。

从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签约迄今29年,中国汽车业一直在合资路上狂奔。年产销量由不足20万辆上升到近2000万辆,增长了100倍,就市场规模而言,的确是成绩辉煌,中国也因此而自诩为“汽车大国”,但其实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而自主品牌在本土市场上却处境艰难,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去年下降3.37个百分点之后,今年前4个月销量同比再降5.2%,市场占有率再度减少3.2个百分点。难道这就是我们合资战略所要到达的“彼岸”?

“合资不可能获得核心技术”,是全世界人尽皆知的“秘密”,正因如此,当年日本的日产与韩国的现代大宇都只合资了短短几年,就宣告分手、自主发展,日韩汽车业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全世界唯独中国有这么多汽车合资企业,而且合资协议一签就是30年,更要命的是,合资 “第一期合同未到期又再签30年”,还被认为是有关政要们的光辉业绩。

几年前,有人对“技术换市场”提出质疑,并由此在业内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虽然最终莫衷一是,但却让汽车合资在“改革开放”的光环下露出了小小一点破绽。

为什么中国汽车对合资如此一往情深?为什么中国汽车走合资道路,要直到永远?仅看合资企业一年发27个月薪水,新车上市合资企业的一掷千金的大手笔,多少就能看出合资利益有多大,但这只是表象,汽车合资从全球考察、项目谈判、政府审批,直到公司运行,从头到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身在其中的人员,都能得到无穷的好处,谁不想“把合资进行到底”。有人说,中国深化改革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发展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真正的汽车强国的阻力又是来自何方?

其实,自打中国汽车业提出“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方针,就注定了中国汽车业的合资命运。因为能做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只有汽车跨国公司,也就注定中国汽车业只有合资一条道可走。

为了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纯洁,政府部门几十年来最坚持的工作,就是反对“散乱差”,即不许本土企业生产轿车。到中国“入世”之前,一个自主品牌项目都未获批准,所有汽车“保护政策”的阳光雨露,全都洒在了合资企业头上,最大的受益者是跨国公司。待恩准本土企业进入轿车领域时,合资企业不仅“经济规模”已经形成,品牌美誉度更是深入人心,才造成了今天子品牌无论性价比多高也卖不过合资产品的局面。正是这种政策的干预,使中国本土企业 “输在了起跑线上”,失掉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今天那些吹嘘如何如何保护中国汽车的前政府官员们,实际上应当找跨国公司领赏。

[责任编辑:zhangcc] 标签:商业模式 汽车大国 汽车自主 合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