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新能源开发关系到中国汽车生死存亡
凤凰网汽车讯 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主题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2-4日在天津举行,凤凰网汽车正在为各位网友呈现专业、客观、立体化全程现场报道。在9月3日的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演讲。具体内容如下: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张国宝:尊敬的苏波部长、尊敬的刘长喜部长,各位来宾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对汽车与能源的认识,汽车自问世以来就作为一种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同时代表着一种文化,尽管人们对汽车的态度爱恨交加,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与汽车相联系,据说六个人就业就有一个人与汽车相关,听起来有些吃惊,但是细想之下,制作工人、4S店、洗车店、加油站、高速公路、收费、乃至延伸到钢铁、石油、化工行业,都与汽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国家在要不要发展汽车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从能源、环保角度出发,很多时候人们不主张大力发展汽车产业,而强调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这也让我想到各个国家的出行方式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大差异。比如中国前一阶段发展高速铁路,美国也曾经在反省,在高速铁路上不要滞后于中国。但是美国人出行方式已经演变为以汽车、飞机为主。铁路不是最主要的选择。中国人口众多,尽管有很多私家车发展,航空工业也迅速发展,但是大多数老百姓不管是短途还是长途,还在选用火车作为自己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尽管今天中国的私家车兴起,甚至造成了道路交通拥堵,但是汽车出行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仍然以铁路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城市的交通也是一样,前一段时间我在全国政协发言,讲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和体会,1993年在国家发改委分管过一段地铁,加在一块50公里。那时候全世界已经有五个城市的地铁在300公里以上,比如东京、巴黎、莫斯科、纽约、伦敦。我想在我的工作生涯当中能搞到一百公里就不错了。但是没有想到现在北京运行的地铁已经接近400公里,上海也是一样,正在向五百公里迈进。
以北京为例,一天运送720万人次,地铁已经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尽管如此并没有阻碍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太多。一部分人选择地铁、火车,只有少部分人选择汽车就不得了。所以我刚才讲,强调发展公共交通绝对是没有错的,但是强调发展公共交通的时候,汽车第一生产大国仍然不期而至的来到中国。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几十年,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中国汽车制造能够超过美国,超过一千万辆。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国每年因为汽车增长而增加的石油消费年均三千万。我国去年的用煤标准为29.9亿吨标准煤,超过了美国。中国也成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国际能源组织发表一个文章,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有些人感到很紧张,怕说出去对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指责更加压力大。今年五月份英国BP公司又发表了能源公告,说中国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作为总量来讲,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但是中国人太多,什么事拿13亿当分母一除就很小了,所以现在消耗汽油也好、其他电能也好,人均一年消耗2.3吨标准煤。全世界将近60亿人口,人均每年消耗2.6吨标准煤。美国平均每人消耗十吨标准煤。美国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办法学,如果十三亿人一人消耗十吨是不得了的。这些年我国的能源用量增长非常快,尽管人均能源用量并不是最高的,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另外一方面大家谈得比较多的,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现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5.2%,去年我们一共消耗了4.4亿吨石油。有的说4.3亿,两亿吨是中国自己生产的,2.4亿吨是海外进口。两亿吨已经创了生产记录,但是还有2.4亿吨从国外进口。对外的石油依存度是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我看了一下统计数据依然如此,今年上半年从海外进口石油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美国对外依存度是53%,我们已经到了55.2%,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对石油的海外依存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对我们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城市的污染排放大受诟病。我曾经担任过能源局局长,其他的能源消费,导致能源一直处于紧迫状态,尽管增长速度很快,现在人们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汽车的社会,是否能够适应。我们能设想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有朝一日消失吗?但是人人都有隐忧,石油日益昂贵甚至将要枯竭,虽然这个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有人认为技术一直在发展,石油不会枯竭。但是我认为客观地讲不管石油是否还会冒出来,即使会,也赶不上消费的增长。
地球存在几十亿年当中积累的能量,被人类在二百年内用得差不多了。自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烧煤、烧油、烧气发展到各个领域,虽然大大发展了生产力,但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起码能源越来越贵,这点绝大多数人都赞成。我们这么发展十来年、二十年,汽油、石油价格已经从以前10美元、18美元一桶到现在120美元一桶,化石能源越来越昂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发展成这样的情况,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汽车将从我们的生活中减少直至消失,作为汽车生产厂家不会愿意看到这种场景,因为关系到汽车行业能否继续生产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石油替代能源,能否找到汽车替代能源关系到汽车产业的生死存亡。也是各国各汽车厂家面临的最大竞争。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陪同原国家计委领导访问德国,特地用几辆新能源汽车迎接我们,那时候将压缩氢气罐放在尾座作为燃料。将近三十年过去,没有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原因是自然界没有可以廉价获得的氢能源。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也没有获得大的发展。燃料电池的主要原料是氢,但是真正实用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关专题: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相关报道: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