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价格杠杆小试牛刀
面对日益严重的形势,2009年,北京改变了7年多的停车收费政策,东单等8个重点区域收费标准提高。希望将停车位作为经济杠杆缓解拥堵,但小范围调整的力量很快被消解,市民们发现,这些地区周边停车更难更乱。
2010年,北京将涨价范围扩大到13个重点区域。市发改委解读政策时表示,要真正实现“还路于人,还路于车”,把路侧的车辆都赶到地下去。
效果私自打折政策消解
但记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在重点区域周边或重点区域内部,都存在在未划线区域停车的现象。同时,收费员擅自打折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政策的影响力。
此外,政府的监控力度和监控手段都无法实时监督,企业采取打折等手段尽可能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在车流少、收费难的情况下,承包经营、降价收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这显然与政策初衷背离。
停车企业也并不认为涨价是好消息。市停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殿东表示,停车费上涨,并非所有停车企业收入都会提高,部分路段甚至出现无人停车、车位取消。
有业内人士透露,来自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的数据测算表示,2010年4月重点区域停车费上涨后,按照新的占道费标准,一个路侧停车位一天大约亏损1.6元。
求变全面提价缓解拥堵
本轮的涨价面则大大扩展。4月1日起,北京三环内非居住区的停车费价格即将调整。其中最高的停车费为15元/小时。
对何女士来说,这意味着开车购物、办事的机会要大大减少,以前只有几个地区收费高,一般都会把车放远一点的小区或胡同,新政策执行后,三环内就“无处可逃”,所以,能不开车肯定就不开车了。
对停车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机遇还是挑战?一家路侧停车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占道停车位中,一个管理人员最多管理20个停车位,提价后企业上交占道费同样要上涨,每个车位的成本增加。而普遍预测新政实施之后,路侧车流预计得减少三成。这样路侧停车管理“谁管谁亏”。在露天和地下停车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赶走路侧停车,停车难问题仍难以解决,还可能导致更多的乱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