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零召回 只是中国式巧合

召回过的企业都是“坏人”吗?不召回的企业就是“好人”吗?在一份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汽车召回自实施以来,7年来从未召回过的企业居然存在。对于“零召回”,我们必须正视目前国内汽车的质量和国外仍有差距,我们能给自己唯一合理解释的就是,“零召回”只能是一个中国式的机缘巧合。[详细]

“零召回”并非荣誉勋章

零召回也上黑名单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管理部主任王琰也向与会的汽车企业代表明确表示:汽车企业的零召回已经不是企业汽车质量过硬的标志,相反,零召回往往意味着企业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车型千万,岂能无瑕?作为高度工业化产物的汽车,即使在上市前历经多次试验,仍然可能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已经被汽车发展史证明的客观规律。有了问题不可怕,怕的是出了问题隐瞒逃避。[详细]

汽车召回是褒义词

很多业内专家表示:汽车召回不是投诉,而是一个企业面对问题时认真负责的态度;它不是交易,而是企业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履行的法律义务。除非世界上有永远不出问题的汽车,否则,汽车召回就将是永恒的主题。召回只与责任和实力相关,它永远不代表面子和利润。[详细]

中外对比显现差距

累计召回数量:截至2009年底,中国总计召回缺陷汽车近321万辆,涉及54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的近200种车型,召回次数达212次。截至2007年,美国召回了近3亿辆整车、4300多万条轮胎、8400多万件零部件。截至2008年,日本共实施了3782次召回处置,共涉及汽车7200多万辆。隐瞒处罚方式:中国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美国处以1500万美元罚金。日本处以2亿日(将近1500万美金)元罚金。[详细]

凤凰调查

调查

1.您如何看待汽车召回措施?
是厂家负责任的体现
是厂家产品质量差的体现
其他
2.您是否认为“零召回”属正常现象?
正常
不正常
3.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国的“零召回”?
厂商技术过硬
国家法规不完善
厂商存在隐瞒事实行为
其他
 

中国汽车召回遭遇“三重门”

最高罚款不过20万元 处罚过轻降低违规成本

根据目前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制造商故意隐瞒车辆缺陷的严重性时,最高罚款金额也不超过3万元。相比之下,《条例》的处罚力度有所加强。规定生产厂家在确认产品存在缺陷却不主动召回时,可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与避免召回给厂商节约的成本相比,50万元罚款简直是九牛一毛。[详细]

丰田事件警示召回立法不完善

拜丰田所赐,汽车“终于”在2010年的春天十分应景地成了“3·15”的主角。而对于广大中国消费者而言,这场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召回给他们集中地上了一堂关于召回知识的大课。不过,遗憾的是,中国的汽车召回立法仍千呼万唤不出来。记者近日获悉,在完成草案两年多后,《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目前仍处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尚无确定的出台日期。[详细]

多头监管投诉无门

由于汽车是大宗消费品,从生产到流通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有工商、质检、环保等多个部门,多头监管虽有利于各司其职,但也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分散了执法权力,难免出现“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的现象。 目前除了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可以接受涉及安全的消费者投诉外,各级消协、交通部门都有汽车类投诉,这些部门协调起来仍然需要制度的协调。[详细]

相关新闻

丰田召回风暴下 我国召回制度如何改进?

丰田汽车大规模的召回已经演变成一场质量风暴,不仅考问着丰田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也在考问着美国的汽车质量管理体系。丰田召回事件表明,即使在法律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状况。[详细]

汽车召回: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

丰田创纪录大规模召回引发的人们对于汽车质量的忧虑,如今已经被更深层次的思考所取代。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作为汽车召回制度最为完善的美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现阶段正步入汽车快速普及期的中国学习与借鉴。[详细]

网友观点:您怎样看待中国汽车“零召回” ?

正常

“零召回”完全有可能

·召回意味着对缺陷产品的后续补救。产品不存在缺陷,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零召回”正是厂商对产品质量严格把空的最好体现。

 

不正常

“零召回”不大现实

·对于有着复杂构造的汽车而言,产品很难做到完全没有缺陷。同时,国内厂商的质量水平很难达到国外企业水平,国外车企上布恩那个保证“零召回”,国内车企更不现实。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