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曾庆洪:加强交通治理 构建和谐汽车社会(3)

2011年03月07日 14:23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四、加强城市交通治理、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建议

汽车社会城市交通拥堵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市交通的治理问题,实际

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将以怎样的观念和态度评价和认识汽车对中国城市发展影响的问题,也关系到以怎样的观念指导治理和规划未来城市发展的问题。未来的10年是我国城市私家车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将这段时间交通问题处理好、解决好,那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面对汽车社会的到来,在借鉴国外汽车社会城市交通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

我国早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只有道路网规划,而没有交通规划。1980年代,随着交通工程技术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论方法引入到中国,上海、南京等一批城市陆续开始以居民出行调查为基础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用定量分析和预测的手段,研究制定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线网等规划,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城市交通政策和对策。然而到目前为止,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上还是分开进行的,而不是融为一体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依然不能做到很好的相互协调、相互反馈。基于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笔者拟提出以下建议:

1、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各个大城市都在向

外扩张,扩张时要有规划,应建立多个市中心,完善每个组团的功能,在组团内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减少人员和货物在不同组团的不必要移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注意处理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道路建设和城市综合建设,交通建设规模、速度与质量,城市道路与停车场等多种关系。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中,造成交通总需求超过城市的交通容量极限,避免城市局部土地超强度开发而使局部交通系统无法支撑这种需求。

3、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特别要注意提高路网密度,尤其要提高支路网密度。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或有足够吸引力的公交优先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以税费等政策引导车对路的需求;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规划好停车换乘系统,预留足够的停车空间;科学设置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城市中心和交通高峰阶段实行交通管制,结合税费等价格手段缓解交通堵塞。实行人与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在人行道规划自行车专用通道。对小汽车发展要有足够的估计,规划控制好道路网络、公共和配建停车设施,合理设计停车场,推行节约土地资源的立体和地下停车场。

(二)科学引导私家车的发展,建设人-车-路和谐共存的汽车社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更舒适、更高效的交通方式,因此私家车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不可能达到美国或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的程度。因此对私家车的发展要进行科学引导,从国内外私家车发展历程来看,合理地引导私家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效地引导合理使用小汽车

交通问题显然和机动车数量及机动车使用频率直接相关,因此,规制私人小汽车使用,提倡合乘和使用高承载率车辆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在高载客率的车辆中,效能最高的首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其次是常规公共交通。当前居住密度高、出行强度高的城市中普遍倡导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目的之一就是在有效控制道路交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交通拥堵。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应贯穿始终。在管理和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时,可达性是比机动性更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城市从统计数量上提高了汽车和道路的拥有量,却没有提高多数市民到达他们目的地的便捷程度,则其以大型立交桥和豪华轿车点缀的交通现代化就只是空有其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仅为20%,与发达国家城市70%-80%的比例相去甚远。而在香港,公交的出行率占90%。北京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通勤工具的比例大约25%,上海22.3%,广州26.85%,情况最佳的深圳也不过是41%。而公共交通和多模式联合交通共存是世界各国城市交通建设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在我国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效利用城市交通设施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缓解高密度城市交通拥挤的有力手段,也是最环保最经济的出行捷径。在目前城市道路扩张有限的情况下,大容量的城市公共汽车与私家车相比,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城市交通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交通资源,必须优先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在私家车发展初期,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减缓私家车的发展速度。中国大城市必须在小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前,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才能应付未来居民出行机动化高潮的到来。当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缓解了道路拥挤,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可以为私家车省出更多的交通设施资源,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使私家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成本

香港在管制私家车的增长方面,一直采用较高的车辆首次登记税、车辆牌照费及燃油税,把私家车每年的增长率控制在2-3个百分点之内。综合我国和世界各国大城市情况看,中国小汽车的使用成本是较低的。近几年来,鼓励轿车进入家庭,道路、停车场、清洁的空气环境已变成十分稀缺的公共资源,必须由市场公平补偿。为了避免私人轿车消费挤占日益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私人轿车消费必须市场化,现有的利益格局和管理体制必须改变。本着“谁消费,谁买单”市场化的原则,应该提高对私家车的收费标准。收来的费用可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形成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相辅相成的局面。市场配置资源可以体现公平,促进效率,增加公共收入,发展环境治理,实现政府、社会、消费者的共赢。交通流量增长并不和汽车保有量成正比,在大城市,私家车的出行里程大大低于出租车和公务车,增加5辆私家车相当增加一辆出租车的出行量。为了控制汽车的不必要出行,可以启动经济杠杆,将目前购置汽车的高税费和使用汽车的低成本,调节为降低购置汽车的花费,而提高使用过程的成本,在扩大消费的同时,重在提高使用效率。

相关专题:2011汽车两会

[责任编辑:buyh] 标签:汽车社会 构建和谐 交通拥堵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