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变大到变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的10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由小变大的成长过程。未来10年,中国汽车工业要怎样实现新的超越?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汽车界的代表,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的代表们,针对眼下汽车行业内存在的问题纷纷展开深入的讨论,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汽车业支招。大家普遍认为,放眼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业要实现量变,更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制订出台一系列相关扶植政策。
利用税收杠杆
调动地方“治堵”积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迈入汽车社会这一历史进程已不可逆转地到来。当前,由于城市停车位数量滞后于汽车消费的增长,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致使很多车辆在道路两旁违规占道停放,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
在一些大中城市,汽车迅速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已经很严峻。汽车是文明的产物,汽车社会应当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在走向汽车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制订科学的应对策略,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治理拥堵,我建议:为引导消费方向,应在对汽车产品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征收一道消费税;燃油税中央与地方分成,用车多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多,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环境;建设停车位,除了使用政府财力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利用优质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投资和建设停车位,在收取一段年限的停车费后,将停车场无偿移交政府所有;在停车场规划建设方面,实施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刚性规划,加强对建筑工程停车场配建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管,大力开发地下和桥下公共停车场,积极发展立体式机械车库,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车资源。
给予必要支持
制订中国车“走出去”战略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已成共识,我国汽车产业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完全可以成功实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订并实施以打响“中国车”品牌、引导优秀的自主品牌企业积极“走出去”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化战略。
这一方面需要企业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制造水平,制订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的策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制订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在政策和产业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综合考虑,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制订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制订国家级“中国车”强制认证体系;对通过“中国车”强制认证的自主品牌,国家给予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规范我国汽车出口秩序,提高出口门槛;建立海外发展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对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各种咨询服务;适当引导和鼓励、支持国内汽车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和海外收购;政府企业联手,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尽快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国家商检部门将优秀自主品牌出口比较成熟的产品及时列入免检产品;做好国内国外的舆论宣传,提升消费信心。
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明确事故车辆鉴定细则
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的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报告逐渐成为了交通事故受害人向汽车生产厂家和车辆所有人提出产品质量民事诉讼赔偿的主要依据。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交警部门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车辆鉴定报告证明力有限,通常难以达到作为法院判决案件主要依据的标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其次,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报告作为法院判决产品质量纠纷案件的依据缺乏公正性;再有,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报告的鉴定机构资质良莠不齐。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修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明确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报告仅作为交警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报告除送达事故当事人外,涉及车辆产品质量的应当送达车辆生产厂家一份,同时应赋予其与事故当事人相同的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的权利;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报告应当送达车辆生产厂家;明确规定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机构的选择应当参照《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十八条进行鉴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