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故事
一家4S店,一个车主,一个销售员,一个总经理,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江淮汽车在北京市场的喜与忧
车主张瑞先
中秋节前夕,家住北京房山的张瑞先拿到了和悦新车的钥匙。而两个月前,他还开着陪伴自己十年之久的老伙伴吉利。
7月,北京的那场大雨使他不得不提前实施换车计划。他的吉利车被水泡了,如果维修,费用要七八千。于是,张瑞先决定用置换的方式买回自己的第二台车。
他看中了日产骐达。但就在他准备去4S店看车的时候,钓鱼岛争端迅速升级,抵制日货的声音蔓延到汽车行业。看到那么多日系车被砸被刮,张瑞先不得不考虑重新选车了。
张瑞先开始浏览网上各大汽车论坛,查看车友点评。东风日产的骐达和江淮汽车和悦经常被车友拿出来比较。和悦外观神似骐达,又相对低价不少,最终,他决定入手和悦。
记者在四季青桥附近的北京瑞征汽车4S店遇到前来提车的张瑞先。一辆红色和悦停在4S店大厅中央,几个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安装脚垫,擦拭车身,测试声响,在为和悦做最后的检查。经过精心美容的车辆闪亮亮的停在那里,看得出,他对这部车很满意。
房山那边也有江淮的4S店,但张瑞先认为瑞征店比较大,车辆流通相对会快,能提到更新的车。在瑞征店,张瑞先如意买到了8月17日到店的和悦。
而他的吉利老车评估价1000元,国家的补贴加上厂家的补贴,他总共拿到了七八千块。折合下来,花了不到7万元就把和悦开回家了。
记者从店里的销售顾问那里了解到,像张瑞先这样本打算买日系车又转向自主品牌的客户还真有一些。客观上讲,日系车的销售低潮,对于自主品牌也是一个机会。
瑞征4S店
尽管是个阴雨天,对于瑞征店的员工来说,仍然是忙碌的一天。下午,前来提车的客户至少有两位。在店里,除了买和悦的张瑞先,记者还看到一位买了瑞风的车主,他的新车是用奥拓置换来的。
瑞征是江淮在北京最早的一家店,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经营江淮汽车。和北京另外两家江淮店,以及河北涿州一家江淮店,同属一个经销商集团。目前北京江淮店规模比较大的,除了瑞征,还有庞大乐悦等其他3家。
限购对瑞征的打击很大,销售顾问韩枞告诉记者,刚限购那会儿单月销量也就20~30台,而限购前好的时候月销一两百台。到了2011年8-12月,才渐渐有了起色,月销量为50~60台。年底一算,2011年全年销量不足500台。
今年,市场有所好转,1-5月总销200多台,最好的时候单月销量100台。车市向来有金九银十之说,9月,瑞征的销售成绩为60~70台。
限购之后,瑞征的车有20%~30%是通过摇号买走的,还有一部分是外地牌京用。由于江淮实行区域限制,外地人来买车的比较少。剩下的大约60%则是置换购车。
江淮品牌踏实,很少做华丽的广告,做铺张的推广。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韩枞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他指着店里的和悦汽车说:“这个配置,拿到明面上来说,绝对是10万以上,不管是跟合资品牌还是进口品牌来比。广告投入少了,在车的价位上就能便宜点,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实惠。”
韩枞曾经的一个客户,买车之后又陆续为他带来了6位客户。比起广告,他觉得产品还是要以质量服人。“品牌与品质要有一定的均衡,立足点是产品过关,让大部分消费者认识这一品牌,有了体验,然后口碑再扩展开来。”
目前该店里有7名销售人员,限购之后员工走的挺多。2011年年初来的韩枞算是在瑞征待得最久的员工了,销售主管也是今年4月刚来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这一点显然不利于4S店的发展。
销售员李勇
见到李勇的时候,他正在一辆瑞风车里端坐着,专心致志地翻看岗前培训资料。以前一直做手机销售的李勇想改行卖汽车,正好亚市的江淮展厅招人,他就来了。他要培训3个月才能正式上岗,目前刚刚过去一个月。
其实,李勇最初想去卖丰田。尽管最近丰田的销售受到了钓鱼岛局势的影响,但整体销售还是不错,“你在这蹲一天看看,一天走好多辆呢。”说起旁边的丰田展厅,李勇一脸羡慕。
羡慕归羡慕,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李勇对江淮汽车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江淮车不管是品质还是外形都不错了,而且性价比高,遗憾的是国人对国产车不够信任。“国产车要突破市场瓶颈需要时间,欲速则不达。走出困境,第一坚持质量不放松,然后需要做好终端市场的营销。”
在笔记本上,李勇详细地记录了每天接听客户电话的情况,找他咨询买车的人已经不少了。有一位客户过几天就会来提车,入行以来,他的第一笔单子就要做成了。
但李勇并不看好北京市场。“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市场,各个行业的销售都已经成熟了,饱和了,竞争白热化,大家都处于一种焦灼状态。”他打算好好工作,挣一笔钱,然后回到济南老家继续卖车。在一线市场获取的先进的销售经验、销售方式及销售思维,到时候在老家都可以用上。
记者问他回家后会卖什么车,他表示可能会继续卖江淮,但最想卖的还是合资车。他认为卖合资车工资待遇高,而且那些车品质早已得到认可,销售时可以省去很多介绍环节。“越到高端越好卖,低端是穷人跟穷人打交道。”李勇直言不讳。
总经理丁军
“如果中国自主品牌车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再提升,市场还会被剥夺。”庞大集团负责江淮乘用车大区的总经理丁军向记者坦陈,限购之后,“经营得很痛苦。”
庞大集团所辖的庞大乐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江淮汽车4S店。江淮汽车目前在北京有将近10家店。限购后,北京的4S店有一家退出,其余要么靠售后支持,要么就缩小了经营规模。
根据丁军的经营经验,江淮汽车在各个地方市场情况不同,比如在沧州面包车好一些,在张家口越野车较好,而在北京瑞风卖的最好。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瑞风的中高端级客户群比较多,所以在北上广这样的地方销量比较好。
作为江淮进军乘用车领域的首款产品,瑞风系列一直是江淮的骄傲。在今年7月份的MPV车型销量排行榜中,瑞风居第4位,月销3936台。据说目前瑞风的销量占江淮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瑞风上市十来年,品牌已经打开了,并且同类的车型不多,已经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单一车型走俏说明这一细分市场做得好,但同时也说明江淮的整体品牌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
一款车的市场好坏,营销很关键。丁军表示对江淮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营销,他认为宣传一款车应该有一个明晰的宣传主题,但江淮汽车的营销主题不明显,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明晰的印象。“江淮有着二流的产品(当然,产品二流是跟合资品牌相比,在自主品牌里,江淮的车品质还是不错的),三流的包装,四流的营销。”
限购之后,自主品牌4S店能否留住人才也成了大问题。产值下降,人员流散,导致恶性循环。越是产值下降,越是留不住人;越留不住合适的有能力的人,品牌的竞争力就越差。
采访中,丁军的电话响了又响,是厂家业务员在询问销售情况。厂家要求保持库存量,要求下订单,要求批款。他们跟经销商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同时感受着紧绷的压力。
在我们近期的采访中,多位经销商表示对《汽车商业评论》7月刊封面故事《压库是万恶之源?》深有同感,认为文章替他们说出了他们没有说出的话。
自主汽车工业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如今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克服这一瓶颈?丁军认为:“必须把自主品牌的发展提高到战略的高度,首先国家政府要大力扶持,然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增强,最重要的是产品技术水平提高,最后集成拳头。”
丁军对自主品牌既忧心忡忡又信心满满。他特为自主品牌汽车出路赋诗一首,字里行间充满豪情,又句句把准了脉,“下沉网络是基础,狠抓质量是源头。规范行为做标准,自强不息争上游。任重道远显本色,舍我其谁竞风流。”
12 |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