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侃
近日,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频频传来。10月15日,财政部、工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办法》,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三天后,工信部网站上又公布《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并明确对新能源车财政补贴办法和相关要求。国内多个部委政策加码,能否推动新能源车驶上发展快车道?
政策持续加码
根据新政,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奖励资金支持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两大类。部分车企表示,新政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新能源车研发的鼓励、扶持态度,有助于提振车企信心,加大对新能源车的投入力度。
中央政策“给力”,地方政府也不作“壁上观”。有消息称,继广州之后,上海也计划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提供专段车牌号码,消费者可以免费上牌;此外,纯电动车还能获得4万元补贴。对于动辄需要六七万元才能拍到的“沪牌”,上述政策一旦推出,吸引力自然不小。不仅如此,10月起,全国所有城市在发改委的牵头下,都将陆续推动混合动力公交客车 (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示范项目。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始阶段,政策的作用十分重要。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扶持政策一直在加码,其内容也更为务实,这将有力促进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
车企纷纷跟进
国家层面鼓励政策先后出台,对车企而言既是一颗定心丸,也是助推器,众多车企不约而同加大了对新能源车的投入。在发展电动车方面,车企近几年动作颇大。比亚迪无疑是声势最浩大的企业。早在2008年,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就已呱呱坠地。在新能源领域迈出大步并取得知名度后,比亚迪甚至赢得了戴姆勒的青睐,双方合资成立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发布DENZA腾势品牌,打造中国首个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品牌。奇瑞QQ电动车、众泰2008EV电动车、长安奔奔MINI纯电动车、上汽荣威新能源车也陆续被它们的企业,试探性地推向市场。跨国车企中,通用电动车Volt、沃尔沃C30、日产Leaf、本田In-sight、三菱I-Mev等高水准的车型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展开各种路试。
不过,由于电动车短时间内普及难度较大,因此一些企业在战略过程中也是边尝试边调整,最近一段时间较多的是推出适合目前车市的混合动力车。据悉,最近广汽乘用车已确定投放混合动力版传祺,一汽、长安、上汽等国内企业也已做好了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准备,准备大力推广混合动力车。
丰田作为混合动力车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已经取得不俗成果。眼下,以普锐斯为代表的混合动力车型逐渐成为市场宠儿。据悉,奥迪、大众、宝马等多家车企也正对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升级,力争尽快丰富“强混”车型阵容。
期待更多答案
新能源车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理念走向市场,已有一段时间。如今,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已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词,但新能源车真正走进市场,开上马路,又仿佛非常遥远。
以汽油为动力的传统汽车工业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已完善成熟。相比之下,新能源车是否可靠,使用成本是否更高,配套服务是否到位,都让人心中没底。说到底,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采取金钱补贴的方式,鼓励尝鲜者,这在油价高企的时代,虽然不失为推广新能源车的一个好选项,但真实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市场检验。
事实上,新能源车遇到的问题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几个。在我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研发和产业化的初始阶段,许多技术难关和市场推广问题期待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和氢动力汽车仍然“可望而不可及”;而纯电动车的普及则面临 “未来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首先,电池技术短板限制了纯电动车的发展,较差的续航能力加上较庞大的电池组,是新年能源车的 “先天不足”。例如,汽油车一天能跑2500公里,而纯电动车一天最多行驶300至400公里,行驶五六个小时必须充一次电,汽车行驶里程无法充分满足运输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基础配套设施的缺乏。
在消费者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更是一桩棘手的事情。现在,新能源车都说质保5年,那么5年后怎么办?新能源车贵就贵在电池上,如果电池坏了,消费者需要重新购买电池配件,那时候有补贴么?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