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沧海一粟,十年栉风沐雨,十年跨越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萧山的生态环保工作坚持以环境整治为手段,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生态创建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全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年来,萧山在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场旷日持久的环境保卫战就此打响。
整治
综合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萧山是工业强区,工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为还萧山百姓一个“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绿色生活,多年来,萧山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水污染企业,矿山、砖瓦企业,以及水泥行业、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的整治行动。
2005-2007年,“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正式启动,确定用三年时间解决环境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整治萧绍边界官河流域污染。据了解,萧绍边界官河流域污染主要是由分布在官河衙前段的22家喷水织布、聚酯、氨纶等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2005年,全区投入1063多万元对16家喷水织机企业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对全长7.5公里的官河衙前段进行疏浚,清理排污口;组织专业捞漂队伍清除河面漂浮物。经过整治,发黑发臭的官河已重新变清。
重点整治南阳化工园区污染。2006年,在多年整治的基础上,再次对园区内污染严重的23家工业企业提出了新的整治要求,对园区内的园容园貌进行大整治,割除了钱塘江边的横跨抢险河的排污管线,封堵了通往钱塘江的排污口。同时对该区域的化工项目和产品实行停批。经过整治,南阳化工企业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基本消除无组织排放废气,群众信访投诉明显下降。
重点整治东片印染染化行业污染。萧山区东片39家印染企业和7家染化企业成为2007年的重点整治对象。通过“立体治污”的方式,东片河道大面积发黑发臭的现象基本消除;基本建立了“户投、村收、镇转、区处置”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网络,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东片区域的区级污水集中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系统基本建成,废水纳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外排钱塘江。
2008-2010年,“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再次启动,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固废处置工程、绿色生态工程等一系列掷地有声、卓有成效的行动同步实施。结合两轮“811”行动的成果,污染减排提上日程,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监管减排逐步推进,对12家热电企业和87家非热电企业实施脱硫改造,对以羽绒、造纸行业为主的23家企业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中水回用等。目前,萧山正以“三江两岸”建设、饮用水源保护、“河道水质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等为载体,重点开展对印染、化工、电镀三大行业的规范整治,进一步规范污染减排工程、生态创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等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8天,优良率达到95.9%,达到自开展大气监测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管理 环境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强监管、严执法”是萧山区多年来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
前段时间,区环保局组织人员,共分14个组开展环境安全执法行动,对全区139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历时五天的执法行动主要针对区内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雨污分流是否彻底,污泥堆放和处置是否规范等行为。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事实上,十年来,萧山区陆续通过“飞行监测”、专项环境整治、节假日和夜间突击检查等形式,开展了落后过剩产能行业环保专项检查、环保“三同时”检查、电镀行业和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后督查和辐射环境安全检查等各项环境安全检查,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环境监管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今年7月份,萧山区核技术利用、“放心放射源”和“放心熔炼企业”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环保局验收。据了解,在创建过程中,全区纳入监管的辐射工作单位有153家,其中放射源应用单位41家,持有放射源186枚;工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32家,射线装置69台;医用射线装置应用单位81家,医用射线装置174台;熔炼企业80家。目前,辐射管理数字化建设正在为萧山区辐射环境筑起安全防线。
事实上,更早些时候,为动态掌握重点企业的排污减排情况,2007年,在省环保局下达的92家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安装和一级监控中心建设任务中,萧山区利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随后又完成了省局追加的20家企业的视频监控建设任务,同时建成一级标准的萧山区环境监控中心并与省市局联网,目前运行正常,并为今后加强对污染点源的日常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
除了对现有污染源进行监管,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成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萧山区建立项目专家预审制度,执行了项目准入制,杜绝重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园区。此外,对重点案件和信访件的办理实行领导包案处理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度,对信访案件细分析、勤研究、求实效,突出抓好省级、市级信访企业整改工作的督察。
优化 生态区创建卓有成效
日前,萧山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正式接受市级预验收。在经过查阅相关台账和实地检查的基础上,验收组认为,目前萧山区创建工作基本符合省级生态区验收的8项条件和11个指标考核要求,在进一步整改提升的情况下,通过此次市级预验收。
据了解,萧山区全面启动生态区创建工作始于2004年。自此,萧山区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落实资金投入,突出创建重点,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和加大污染整治力度等一系列生态创建工作,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初显成效。
2005年出台《生态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萧山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区建设及环境整治工程。同年,各类生态镇街创建工作开始实施,并完成“1010”工程100项任务。2006年及时提出“12530”生态创建工程,通过努力,该年戴村镇创建成为萧山区第一个全国环境优美镇。2007年提出“24630”,2008年提出“45940”生态镇、村创建目标。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镇的有4个,浦阳镇、衙前镇的国家级生态镇已经通过省生态办的公示;已经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街的有17个;市级生态镇街实现全覆盖。全区区级生态村已有267个,占全区411个村的65%;全区市级生态村已经达到160个;河庄街道建一村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命名,浦阳镇桃北新村的国家级生态村通过省生态办公示。另外,全区已有267个村(包括转制社区)基本建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八年来,全区合力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下一步,萧山区将继续推进各类生态创建和环境整治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建设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保障 环保工作能力继续强化
十年跨越,环境整治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再上新台阶,这与萧山区环保能力的强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去年,北干大气自动站、南门灰霾站和萧绍边界的灰霾站开始运行,新增了PM2.5、灰霾等15项指标,为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提供更加全面的监测依据。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萧山1.2.3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目前正在调试,正式投运后取水口水质将开始实时监测,监测指标将达到20多项,对全区饮用水源的安全起到实时预警作用……环保工作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也不断提升,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此前,萧山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及办公自动化水平,促进了环保工作向纵深开展。诸如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危险固废处置中心建设以及污泥制砖项目建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陆续推进,并取得实效。
在硬件设施保障的基础上,环保队伍建设也在进一步提高。十年来,区环保局通过“争创满意单位”、思想作风建设等活动,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为进一步做好全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过硬的队伍保障;通过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全局的行风建设;通过健全完善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职工的行为。与此同时,一支民间环保队伍也在逐步形成。
沈建乐是一位普通的科学老师,从2001年开始,沈建乐主动承担了指导学生开展“母亲河”永兴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古树名木、人文环境及污染状况等调查研究活动,并带领学生向永兴河周边的居民进行环保宣传。今年上半年,这位普通教师走上了首届“杭州市十大民间环保人物”的颁奖舞台。“环境很重要,干净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我想成为志愿者,为环保做些事。”市民王女士今年有了一个新身份——环保志愿者。目前,一支拥有100名志愿者的萧山区环保志愿服务总队正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保护萧山生态环境中来,并影响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当越来越多的群众为环境保护积极奔走时,萧山企业也主动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作为“2011年度杭州市十佳环境保护企业”之一的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在萧山率先完成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并采用了脱硫最彻底、效果最好的石灰石石膏法,真正实现了烟气达标排放和环保运行。随后,公司又率先在萧山区范围内实施锅炉烟气脱硝改造,落实氮氧化物的减排工作,使开发区及周边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从污染整治到生态创建,从基础设施改进到环保意识增强,萧山发展始终围绕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如今,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萧山”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农村新居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