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直陈创新人才培养之难

2012年11月10日 04:49 来源:沈阳日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如果爱因斯坦活在中国今天的高校科研体制内会怎样?这是十八大代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学记在参加分组讨论后在驻地与媒体记者开的一个玩笑,但却透露出这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界领军人物对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深思考。

张学记说,中国科技创新不足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落脚到教育,诸如在核心期刊发论文的硬指标等规定束缚了高校学生和教研人员的冒险精神。没有完成论文指标的博士生毕不了业,科研人员评不了教授,而做一个创新性的科研项目可能花三年也不一定能出成果。

“创新是不可预知的,越是创新性强的东西越不可预测,在短时间考核压力下只能做一些把握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弱的工作。”张学记说,发论文,评奖,拿科研经费——这样的学者评价机制不利于创新。

张学记说,鼓励创新的学者评价机制应当是:第一、科研成果在这个领域是否众人知晓;第二、科学大会上是否被邀请作大会报告;第三、是否进入这个领域学术期刊的编委。当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是否不可缺失。

“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在科技应用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张学记说,“很多研究做出来以后就束之高阁了,这与创新体制有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责任编辑:robot]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