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凯新的“三个愿望”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我这次来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我住的中国职工之家,是我曾经在2000年带队装修过的地方。再一个没想到是昨天上午湖北团开放讨论,大会堂湖北厅的地面是我弟弟在1994年带队改造的。更没想到的是,我一个漂泊在外的农民工,居然能够参加十八大,这是党的民主的体现。”
10日下午,湖北团第一组讨论快要结束时,余凯新代表发言,他的开场白一下抓住了全场的注意力。
“我们孝感有农民工115万人,主要是建筑劳务输出,东北抹灰市场孝感人占90%。我记得2008年两会上,当年的孝感市市长梁慧玲代表还曾经带着一把水泥抹子上会。”余凯新代表说。
“北京奥运会时,有境外记者问我什么是农民工,我总结就是‘身份是农民,干的是工人的活,享受的又是农民的基本条件’。”余凯新说。
谈到临行前众多农民工兄弟的嘱托,余凯新要在党代会上表达三个愿望:“一是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一些廉租房。”
“二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发挥工会作用,依法为农民工维权。建议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建立为农民工服务的临时性、应急性救助机制。此外,对农民工自谋职业的各种税收和费用能给予减免。”
“三是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看病难和子女就学难,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作。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都要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城市学校要杜绝对农民工子女乱收择校费和借读费。
余凯新会后对记者表示,26名农民工党员当选十八大代表,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希望我的三个愿望能够早点实现。
修鞋匠老孟的“午休”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11月10日,农民工代表孟广彬利用午休时间在房间内写阅读大会报告的感受。
出席十八大的农民工代表孟广彬今年48岁,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街道的一名修鞋匠。1988年,从山东只身来到哈尔滨的老孟学会了修鞋的手艺,从此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园内摆摊修鞋谋生。正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修鞋匠,第一个注册“雷锋号”修鞋摊商标,遇到贫困大学生、老人和残疾人修鞋,分文不取。20多年来,孟广彬义务修鞋12万余双,累计捐款5万余元,接受他帮助的人难以计数。
在北京参加十八大的几天里,老孟过得充实而紧张,他的一些建议和感受都是利用午休时间写下的。老孟说自己很多的灵感来自这段时间,午休可以让自己好好回过头来想一想、沉一沉。
在黑龙江省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老孟着重提到了农民工入党的问题,他说很多基层一线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并有强烈的愿望加入党组织,但由于流动性等问题没能如愿。希望组织上对这些人进行考察、培养,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这次全国一共有26名农民工党代表,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农民工代表出现。”老孟说。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