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王力 潘一峰 郑承锋
11月9日,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大门缓缓推开,十八大浙江代表团在这里举行讨论会,并对中外媒体开放。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这组高达3.57米的铜雕大门,上面刻着的正是杭州人都知道的“钱塘八景”。而铜雕大门的创作者就是来自杭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
无独有偶,昨日记者在北京798艺术区,又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朱炳仁艺术博物馆。这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个人艺术馆,主要展示朱炳仁首创的“熔铜艺术”,即将于下个月正式开放。
走进展厅,铜在自由状态下熔融流淌,形成各种或写意或写实的图案、雕塑。在其中,我们随处都能找到那些和杭州有关的灵感——风过湿地的芦苇荡、西湖秋日孤寂的残荷等等。尽管还处在试营业阶段,但负责人告诉我们,798的游客对博物馆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每天来参观的人并不在少数,一些游客参观完后还表示想到杭州的“铜屋”去看看。“北京毕竟是首都,集聚了世界各地高水平的艺术家,这对我们杭州的工艺美术也是很好的推广和促进。”
相比于朱炳仁这样相对“传统”的大师而言,在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当中,从杭州走出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邱志杰可能要算风头最健者之一。同样是798艺术区,也曾多次举办他的《细胞》、《记忆考古》、《破冰》等个展。
此外,古老的戏曲也是杭州文化“北上”的一支先头部队。就在去年10月底,杭州越剧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成功上演大型经典越剧《红楼梦》。北京媒体用“火爆”来形容这次演出,演出3天,天天满座,甚至出现了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迟迟不肯离场的场景,雷鸣般的掌声持续数分钟之久。
从“把”住人民大会堂大门,到走进充满艺术乌托邦气息的798艺术区,我们在北京的文化艺术领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杭州元素”。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