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新闻中心13日晚举办第二场网络访谈,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四位十八大代表回答了网友提出的问题。
有网友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受欢迎,下一步如何推动?
袁贵仁说,为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国家去年启动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计划,社会反响很好,国际上高度评价。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各地经验,与相关部门一道,深化细化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各个供餐主体的行为;深化细化资金安全管理,防止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营养膳食补助资金;深化细化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有人认为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下降,您怎么看?”有网友问。
李守信说,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但解决好这一问题,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好,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改善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尽快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目前,国家已经在努力采取措施缩小区域间生源比例的差别,如实施“协作计划”和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政策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农村考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机会。
“国内学生‘重英语、轻汉语’的现象普遍存在,您作为语文教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网友问。
闫桂珍认为,这首先是个导向定位问题。现在,社会上几乎把英语作为升学、升职、晋升职称的一个硬杠杠,使英语学习几乎成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她主张,让大学把语文作为必修学科,在高考、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增加对语文考核的权重,自然就会把这个问题解决。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