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周卿 赵若轶 记者 方秀芬)“我偶然发现了系列作品,那是北欧设计师Hans Wegner打造的中国椅系列座椅。设计源点毫无疑问来自中国明式圈椅。”浙江工商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许晓峰博士说,Wegner又将中国椅按照北欧文化进行了重构,并演化出一系列“明式圈椅”的北欧远亲。作为一个外国设计师,他的设计实践为中国设计师在重构传统的方面提供了借鉴。
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传统的重构——当代设计实践与传统工艺”研讨会日前在西子湖畔召开,来自设计行业的30多位学者、专家就如何继承传统,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国的设计人才等话题展开研讨。
“诗人先写诗,再画家从诗的意境画,最后工匠将画境成为现实。谁最后会变成手工艺实现部分?教育体系是否应解决这个问题?师承成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杭州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著名设计师李琦说。
欧洲一些大学如何培养设计专业的学生呢?前三个月,学生要去木场看各种各样的木头,因为木头是有性格的,每种木头的功能性质不同;接着三个月,学生要了解所有工具;最后六个月,感受工匠的工艺,跟着工匠制作一些小作品。
“现在我们学校培养学生,往往会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比如国外会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各种材料的品性,了解各个部件的制作心得,然后才让学生接触设计,我们没有,我们比较急。”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管理部主任胡惠君研究员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定位是否准确将会对学生能否成才产生较大的影响。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建春教授最后表示,院校教学既不能一味拔高,而忽略了基础教学的部分,又不能仅仅培养“工匠型”的设计师。设计院校必须追求差异化目标,浙江工商大学培养怎样的设计师,需要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并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