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优劣势并存(2)

2011年11月02日 16:36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三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加剧,我国汽车出口遭到越来越多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威胁,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

四是世界跨国汽车公司加紧全球产业链整合,不断巩固其在产权、资金、规模、知识、技术、品牌、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使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受到日、美、欧系车的围追堵截,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具备优势和劣势

王侠分析,我国目前汽车产业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在制造方面享有廉价高效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在汽车设计以及加工机械设备等间接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其次,作为后起的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我国企业可以利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作或竞争的机会,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和技术,因而大大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

第三,庞大且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为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支撑。在国内市场上,我国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通过开发国内市场,不仅积累了市场经验,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势力,完全有能力将国内市场中的规模经济和创新成果延伸到国际市场,形成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的坚强后盾。

第四,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一定实力。从“九五”到“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国国情需要,通过实施“863计划”,持续投入巨资鼓励自主品牌研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近年来,我国又先后推出了多项政策,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并且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的示范应用,具有一定的实力。

王侠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不可忽视。首先,由于中国汽车产业起点低,企业规模小,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少,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从出口地的信息反馈看,中国汽车的返修率偏高,尤其是发动机性能还存在一定欠缺。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主体分散,产业自组织能力不强。这一方面使大多数企业无力建设方便、快捷、多网点、高标准的服务网络,海外售后服务滞后;另一方面,导致中国汽车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各自为战”,为争夺订单同室操戈,相互压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使“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受损,严重影响我国汽车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认知度不高。研究显示,我们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数仅是美国的41.3%,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汽车继续使用“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不但使其成本和利润承受巨大压力,国外消费者也不一定买账。

第四,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不足,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经营规范与销售及服务网络。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产业 我国 市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