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此次国产框架协议签订之前,克莱斯勒就曾与广汽谋划过对等合资,双方甚至还商讨到共同出资收购一家‘壳资源’的层面。”这也就意味着,克莱斯勒更倾向于与广汽成立独立的合资公司。
对此,克莱斯勒(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仅表示,目前以双方披露的框架协议信息为准,而广汽集团方面也仅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克莱斯勒国产规划。
实际上,在新一轮的国产规划中克莱斯勒谋求独立的心思,显然与其此前在中国市场经历的惨痛教训不无关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克莱斯勒就已经进入中国并与北汽集团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并依托其生产的切诺基车型名噪一时。但其后由于克莱斯勒新车型引进速度缓慢等问题,最终北京吉普陷入困境,随着彼时克莱斯勒与联盟伙伴戴姆勒分家,北京吉普被更名为北京奔驰,Jeep品牌也被迫停止国产,改以进口车形式在中国销售。
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克莱斯勒自身也经历了一些起起伏伏:2009年,克莱斯勒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其后又对不良资产进行了破产清算,剥离出的优质资产则打包出售给了菲亚特。此后,菲亚特通过一系列增资扩股行动最终以58.5%股份实现控股克莱斯勒。
随着菲亚特与广汽的对等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的正式运转,克莱斯勒也一直在酝酿依托广汽菲亚特重返中国市场。显然,对于已属“二进宫”的克莱斯勒而言,在经历了第一次合资失败经历之后,其此次在二度国产时不得不考虑得更为周全。
“先期依托广汽菲亚特实施国产,对于克莱斯勒而言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这就与斯柯达品牌在上海大众的合资体系内实施国产的模式类似,同样的还有奥迪之于一汽-大众的关系。”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认为,归属在广汽菲亚特的合资体系之下,克莱斯勒借用广汽乘用车的产能就仅属于两家公司之间纯粹的业务合作。
按照目前广汽乘用车“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产能规划,其广州基地一期产能为10万辆,在经过扩建后至2015年将达到整体40万辆的产能。而广汽乘用车2015年的销量目标为30万辆,可以储备给克莱斯勒的产能为10万辆。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克莱斯勒之所以想在未来独立出广汽菲亚特的合资体系,也可能是出于避免在一个合资体系之下进行双品牌运作的管理和协调风险。“此前的长安福特马自达也是因为福特和马自达两个品牌在一个合资体系内发生利益冲突,最终才形成了现在各自独立的结果。”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而克莱斯勒最终形成与广汽的独立合资,广汽集团一直乐见其成。“先做大规模,是广汽这一轮扩张的目的。”广汽一位高层表示,在广汽现有的合资体系中导入克莱斯勒,有利于拓宽广汽现有的产品线,而与克莱斯勒形成单独的合资项目,更有利于广汽做大盘子。
后续悬疑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