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此前在中国市场合资失败的痛苦之后,克莱斯勒如今终于又有机会重新实现在华落地生产,首款国产车型为Jeep品牌,而且,这一次,克莱斯勒似乎准备通过与广汽单独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本报记者茅硕/摄影
单独成立合资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审批难题,同时,由于市场基础薄弱,克莱斯勒国产后的突围前景还很模糊。
“归根结底,对于眼下的克莱斯勒而言,其在中国市场最终是‘归顺’于广汽菲亚特合资体系,还是与广汽形成独立的合资公司,都要看菲亚特的脸色。”张志勇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克莱斯勒国产时间的问题上,菲亚特方面此前一直有自己的想法。“菲亚特在中国也有过失败的历史(2007年,由于经营不善,菲亚特在华合资公司南京菲亚特解体),于是在2010年广汽菲亚特成立时,菲亚特更希望率先复兴菲亚特品牌,而不希望让克莱斯勒仓促进来‘搅局’。”有业内分析人士称,但2012年9月份广汽菲亚特首款车型菲翔上市后,表现一直不理想,2012年全年销量只有1万辆左右,远未达到所设定的两万辆预期,“而广汽菲亚特已经规划了50万辆产能,从现在菲亚特品牌的表现看,菲亚特显然急需把克莱斯勒拉进来填补产能空白。因此,对于克莱斯勒独立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的愿望能否得到菲亚特的支持,还有待于观察。”
除此之外,如果克莱斯勒最终想脱离广汽菲亚特与广汽成立单独的合资公司,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同时与雷诺、英菲尼迪等为数不多的尚未实施国产的外资品牌一样,将同样面临国家发改委的审批难题。
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实现国产,摆在克莱斯勒面前的挑战也都是巨大的。
据来自克莱斯勒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克莱斯勒在中国整体销量突破4万辆,中国已经成为克莱斯勒除北美之外的第一大市场。
“与主流企业相比,4万辆这一数字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意味着其国产后的市场基础会比较薄弱;而且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已日趋白热化,对于克莱斯勒这样一个需要进行品牌重塑的企业而言,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
不论如何,克莱斯勒的一只脚已经跨上重返中国的“花轿”,而接下来则要看自身的运作实力。而对于“二进宫”的克莱斯勒而言,留给其“试错”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