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ysha Webb: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有这么一个矛盾,超轻量的电动车和安全上是不是天然就是矛盾的,宝马的I3就是一款电动车,他们是碳纤维,大家都知道,他们很多的重量都是通过碳纤维得到了大量地降低,当然这也有成本的问题,它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又要轻量,又要很安全的话,这个成本目前来说就是比较高的,那这个定价方面就有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两者之间并不是一定是矛盾的。
主持人 John McElroy:我有一个给嘉宾成员的一个泛泛的问题,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就是减排,但是呢,我们是不是过度地关注了电动汽车作为减排的这样一个主要的方向,因为三年以前,清华大学和耶鲁大学一起做了一个研究,中国市场的研究,他们发现因为中国现在非常非常地依赖煤电,80%的电是依赖煤来产生的,在中国电动车是不是能够达到最终减排的目的?我发现在德国,现在他们努力地去关掉很多的核电站,他们也用了更多的煤炭,但是他们的电动车,比如说每一百公里会排放120克的二氧化碳,那对于德国来说,他们很难达到欧盟的减排目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以前非常地依赖核电,当时的排放是17克的二氧化碳每一百公里,那所以说呢,我的问题就在于这个电动车是不是真的最后的解决方案?
Paul Ingrassia:我觉得在中国,政府主要的是希望减少对于外国石油的依赖性,所以呢,其实如果谈到空气污染的话,电动车肯定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中国,我认为最大的关注点还是减少石油的消费,所以说呢,如果是汽车的耗油量降低的话,也可以帮助政府达到这个目标。其实对于现在天然气的汽车来说,天然气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排放,但是它比煤的排放要少,比石油的排放也少,而且它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当然人们也会提到它的其他的环节问题,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我想人们要小心,因为大家很多时候会讨论到结果的问题,美国关于乙醇,人们说对于乙醇的消耗以前是10%,现在希望把它变成15%等等,但是对于乙醇的消耗来说,其实它是需要玉米去转化的,它等于是把一些给人消费和动物饲料的玉米去转化成了乙醇,那这样的话,就推高了粮食的价格和成本。而且的话,有人说你不一定非得用美国的玉米去生产乙醇,你可以从巴西进口,或者用其他的燃料去生产,但是美国的玉米是受到政府补贴的,所以你其实很难去做出这个决定,而且它的成本要跟便宜。所以呢,很难有这种一劳永逸的非常快速的解决方案,你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Dr·Charles Kung:对,从生态的角度确实是如此,所以我刚才提到,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系统才能让问题达到最大程度的解决,低速,以及轻量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是非常实际的,中国现在有很多的新城新区都在建设,我们需要我们整个的行业为市内的交通来提高解决方案,所以不要再重复北京的老路了,北京现在空气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我们不希望它在其他地方重复。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企业在中国有三十多个火电厂了,他希望大家多考虑天然气,所以我相信这个也会不断地去变化,人们可以会使用比较减排的技术,从而能够减少空气污染。
主持人 John McElroy:Charles教授,我非常同意您说的这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那对于每一个单一的汽车来说,在整个的系统里面,我们需要把它用系统化的观点去看待,如何去连接这些汽车,汽车可以在进行电子信息的传输,让汽车之间来进行传输,它可以减少交通的拥堵,比如说像加州整个交通的系统,如果你可以让交通变得更加顺畅,你可以大幅度地减排,并且可以非常大地提升燃油的效率,所以呢,我想在全球的汽车行业,也需要看待车车的信息交换,这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回答观众的问题。
问:我原来在大学里汽车专业做过十年的教师,后来到企业来参与了汽车产业,我们把发电机、起动机、安全气囊、安全带这些项目都做到了中国老大,但是我们认为发展电动汽车的很多关键技术,也是我这个名字赋予的使命,根据这些问题,我们也对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做了很多论证,最后根据中国两轮电动车的发展模式和中国交通车辆的需求,和能源的综合考虑,我提出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模式在未来五年应该是以补充的模式进行,而不是汽车产业的替代。所以我们搞了一个双65的轻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就是最高车速在65公里,在一次充电续时里程是65公里。但是中国政府在去年出台的法规,不允许这种车型出生,我想问中强光电的这位先生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去年电动车标准终于出台了,这种出台是在中国产业里发生极大的争论的基础上出台的,那么现在燃油汽车的产业是坚决枪毙轻型的电动汽车,很多人士认为中国低端的对电动车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应该给予方形,所以汽车标准出台的是双80体系,一次充电续时里程是80公里,最高车速是80公里,您认为咱们我们中国出台的政策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我还是强烈主张,我们电动汽车在未来五年只能做产业的补充,全球的汽车产业太成熟了,不要谈替代,那么这种补充,像我们这样的轻型车在中国还有机会吗?如果中国没有机会的话,我们这个轻型车的机会在哪里?谢谢!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