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il Juliussen:整个服务的市场不会增长得太快,所以这种产品方式要在移动市场上去分一杯羹可能会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增长。作为OEM厂商,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去提供有关汽车产品方面的各种服务,但是他们也会进一步进到车级服务市场。
James Chao:我们回到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来看,我有点怀疑,如果我是一个中国的OEM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容量,然后我们才会碰到天花板,才会考虑革命性地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
Egil Juliussen:这就是奔驰和宝马在中国做的事情,他们正在试水,在中国试点汲取更多的经验,只要中国市场成熟他们就会抓住这些很好的先机。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从我们的研发当中获得一定的好处,就是我们整个商业循环是比较平缓的,不会是起伏得太厉害,也不太受经济景气的影响。
James Chao:在座的当中也有很多金融分析师,中国的OEM商的周期性非常明显。
Egil Juliussen:我们来看不同的行业,IBM是主架构的提供商,现在提供的是很多服务而不是销售它的产品。
James Chao:所以你可以想像很有可能一个OEM商经济周期性对它的影响如果不是很大的话,未来可能会抢占先机。
Egil Juliussen:如果2035年这样的话可能会占领25%的市场,2050年可能一半的市场都有这样的需求。我们现在来看另外一张幻灯片,这是品牌定位。比如宝马就会说这个是中级自助驾驶机器,BMW宝马做这样的一个品牌定位,奥迪就说这是工程当中的真理,本田说这个是梦想的力量,还有就是雪佛莱是找到新的路。所有的这些都是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品牌的定位,请问James,你们用的是这样的吗?
James Chao:很多定位基本都是精确,或者是驾驶上面的一个自由,我觉得这有可能会是自相矛盾的吗?听上去可能会有点无聊,如果我坐在车里面,我希望自己真真正正地控制、掌控一部车,这对我来讲才是自由的驾驶。
Egil Juliussen:如果你自己驾驶的话还有什么意思呢?今天下午我们会更详细地谈,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些自助驾驶的汽车呢?那些狂热的驾驶爱好者确实是想自己来开车,但是如果要是堵在路上的话他们是希望有自助驾驶的,堵在路上真的是很无聊,我觉得他们基本上是在L4这个层面,也就是一方面希望车有自助驾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由他们自己来操作。如果你想完全控制一个车的话,你可以先买一部车,然后把它留到二十年之后,到了那个时候再让它去上路。
这里的三个系统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是自助驾驶,还有一个是传统的汽车的控制,信息娱乐系统会和传统的完全分开,这也就是我自己所说的PC模式。因为有这种系统模块化,也就允许了未来出现不同的商业模式,现在实现了纵向的整合,那些比较强的OEM会纵向整合那些弱的OEM,他们自己会提出自己的平台,这样的话就会给这些系统整合商以及其它的软件生产商一个平台,我觉得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当中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到了2030年我们会真正有这方面的能力实现这一点。中国也是有很强的制造能力,有些OEM是希望形成这种机械的平台,然后让其它的软件能够进行一个整合。
James Chao:刚才你说的纵向整合能不能成为像软件一样的苹果模式?
Egil Juliussen:没错,我觉得宝马也可能成为这样一种模式,这些奢侈汽车品牌不希望放弃这一点。我们来看这些小一点的公司,比如马自达等等,他们有可能会收购Google的自助驾驶部门,技术方面没有办法有自有的技术能够赶上时代的潮流,如果中国的这些小的制造商想进入欧美市场,为什么不把它们机械的部分卖掉呢?
James Chao:听上去好像很多工作都外包了,提到机会,刚才你也说了这些软件供应商和系统整合商都会有些新的机会,无论是小的OEM还是大的OEM都是这样的。
Egil Juliussen:对,我觉得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Google,当然也有可能是IBM或者微软,他们都是高科技公司,L1的OEM都会买他们很多的软件。这里我还有一张幻灯片就是商业模式,汽车级服务和汽车级产品会有什么样的潜力?我觉得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James Chao:你觉得在汽车OEM里面有潜在的收购并购的情况吗?OEM有可能会买一些大的汽车制造商吗?过去可能是出于不同的原因出现这个情况,未来会是什么原因?
Egil Juliussen:如果说现在没有的话,我觉得OEM未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小的租车公司可能都会被收购。
James Chao:没错,我们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市场,他们有可能会被OEM收购吗?
Egil Juliussen:有可能,还有一种就是出租汽车公司,比如电子出租或者自助驾驶的出租车,出租车公司也有自己的车队,我觉得OEM有可能会购买这样的一些公司,或者收购这样一些公司,还会有其它的一些变化吗?我们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配有武器的汽车,比如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现在也在蓬勃发展,他们肯定是需要汽车的,人们不一定要整天呆在家里,这里也有一些商业机会,你有一些包裹进来自助驾驶汽车就可以自动把包裹打开,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些包裹的物流,也有可能会为自助驾驶的车所包揽。我们估计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讲,如果出现的失误率是50%,它的GDP就会损失1%,我们还有可能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去省一些钱呢?我想减少事故率方面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当然,还会有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可能会从高科技行业有一些新的力量进入汽车行业当中。
James Chao:我知道在座的有OEM或者供应商的代表,最终会不会让这样一些趋势影响你的生产计划呢?如果你想在中国扩建五个工厂的话,这些会不会影响到2025年你的车的销量呢?
Egil Juliussen:下午你介绍的时候会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会有一些结构上的变化。特斯拉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初创企业,它是在美国,而且也是第一个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我们觉得有很多自助驾驶的汽车都是电动车,会不会有些其它的产业和行业对它产生影响呢?比如智能城市行业和医疗保健行业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我们的事故率下降了,还有一些其它的基础设施的改变和调整,还有就是创造就业方面,因为事故率降低了,这些都是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的。
James Chao:这些当然会对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包括世界各地拥堵现象非常严重的城市会有影响,自助驾驶汽车如果在北京上路的话和其它有司机驾驶的汽车会单独计算。
Egil Juliussen:一个自助驾驶的汽车有可能用到到的是传统燃料,但是节油性会比传统汽车更好。我觉得这些车不一定要在很高峰的时段去开,可以在半夜开,还有就是物流发包裹的时候也可以比较安全地打开这些包裹,也可以帮助减缓一些拥堵的情况。最后一张幻灯片就是可穿戴设备,这里也会有些影响,首先会有一些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这些科技的变化我们在看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小的芯片,再加上一个电池,它就可以穿戴在你的身上,比如替代你的眼镜,或者戴在你的手腕上。未来的10-15年当中我很看好这样的一些技术,比如Google眼镜,甚至还有一些汽车行业的APPS,换句话说,你的Google眼镜已经可以在汽车里当做显示器来用了,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能用的APPS结合Google眼镜在用。如果你把可穿戴设备放在你的胳膊上的话,假设突然心脏病犯了就有可能会转化成无人驾驶或者自助驾驶这样的一个模式。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我们怎么看这些可穿戴设备呢?虽然还是处于早期的阶段,但是怎么看呢?
James Chao:可以说我对可穿戴设备有点持怀疑的态度,我觉得这是有点危险的态度,你就全部依赖这样的一些设备是有点危险,我跟同事也有聊过。它们对于汽车行业、对于消费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消费者要的究竟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很难回答的,因为一般消费者都不知道他们要什么,所以需要向在座的各位,还有整个业界提出一些想法。在做消费者调查的时候消费者不会写下来我想要可穿戴设备,可穿戴手表,能够跟汽车进行合并的使用。
Egil Juliussen:智能手表是有很大的潜力,能够促进车内HMI的发展,你可以在手腕上控制这个车,智能眼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现在在美国有几个州是想要完全禁止这些可穿戴设备,但是我觉得这是错的,因为这有可能让你错过一些创新性的发展,不在这个车里放这些可穿戴设备,但是这些消费者还是会买可穿戴设备,然后带到车里去,比如智能眼镜和车里能够整合使用的一些应用程序。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