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市场难起步 新能源“私补”一年还找不着北

2011年06月03日 14:4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陈志杰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一片燥热的天空,却下来大雨。2010年6月1日,国家财政部颁发“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在上海等5个城市试点新能源汽车,重点是电动车购买补贴。方案实施至今刚好满一年。

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不但没有兴起,反而有些迷失了方向。究竟是要大力推广纯电动车,还是要从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起步?地方鼓励措施应如何跟进?电动车技术标准怎样统一?节能汽车补贴何去何从?这些问题仍然找不到北,但急需被厘清。

现状扫描 私人消费市场难以起步

比亚迪的F3DM销售了400多辆车。”在深圳,比亚迪副总裁夏治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应该是一年来新能源汽车对个人销售的最好成绩。去年这个时候,比亚迪认为“补贴政策对市场的拉动力有限。比亚迪年内只计划生产1000辆,今年还不打算大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最终,实际销售量比谨慎的目标仍然差很远。

反而投入出租车运营的比亚迪纯电动车E6,取得了不错的示范效果。“E6单车运营里程达到了11万公里,如果是私人使用的话,相当于6年的使用时间了。”夏治冰说。

其他试点城市的战绩更加黯然。据媒体报道,上海目前已经上了拍照的电动车仅为10辆,其中可能只有2辆是属私人购买。在杭州,有25人购买了纯电动汽车。

3000元的节能汽车补贴,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国家发改委3月公布,财政补贴了100多万辆节能汽车,直接拉动消费508亿元,实现年节油30万吨。1.6升及以下节能乘用车每月销售数量从推广前不到5万辆上升到目前30万辆左右,市场份额从7%上升到30%以上。

电动车产品仍不成熟

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寂静,夏治冰认为主要的原因仍是造价太高。F3DM厂家定价是16.98万元,远高于F3汽油车,尽管有国家和地方补贴,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大。他表示,北京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的“三不”政策,这将是对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大利好,比亚迪已积极布局北京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比亚迪宣布对电动车实行“5年或10万公里”的保修承诺,显示对产品成熟度的信心。

但产品不成熟仍是新能源汽车难以进入规模销售的一个主要原因。一年来,能够真正针对私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仍然寥寥无几。4月,众泰电动车的起火事件,更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蒙上一层阴影,显示在补贴推广中厂家对不成熟产品的急躁心态。

通用汽车将于今年底引入中国销售的增程型电动车沃蓝达,其主打的卖点正是产品的成熟,以及能够像传统汽车那样长途驾驶,自由使用。实际上,市场仍在期待成熟的产品出现。

[责任编辑:linyz] 标签:新能源汽车 增程 充电模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