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亟待明确定义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在合资的初期,外商的技术封锁很严,中国工程师对图纸一点也不能改,只有国产化时解释图纸的权力。本世纪初,几大汽车企业集团对奇瑞、吉利、长城等内资企业搞产品研发的评价是在“瞎胡闹”。2003年国家的创新社会战略确立后,发现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是最差的,因此自主创新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任务。当时自主研发的产品大家称之为自主品牌产品,这种产品合资企业不愿意生产,因此只能由内资企业生产,又称为自主品牌企业,它推动了乘用车内资企业的研发和市场发展,很多在合资企业无用武之地的工程师和“海归”的专家进入了内资企业的研发部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使自主品牌不但在国内市场上站住了脚,战胜了比较经济学的“卫道士”,而且成为整车出口的主力军。自主品牌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汽车创新水平和研发水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落实了国家在汽车产业的创新战略。
可见自主品牌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是相互联系的,但这个名字起得很不严谨,当时大家都知道是指内资企业和他们研发的产品,从三四年前在国家文件中就用上了自主品牌这个词,但是国家一直对自主品牌没有给出定义,这就使一些人通过自己定义来钻空子捞好处,如确保今后对自主品牌有优惠政策时,合资企业也能拿到。尤其是经过一个“权威”中心给自主品牌定义后,味道就全变了。合资企业把老产品改进一下,再换个商标就可以成为“自主品牌”。乘联会会员多次询问秘书处:“权威”中心给自主品牌的定义,提醒了合资企业,可以把他们的“自主品牌产品”大幅降价保销量,压制内资企业发展,同时用外资品牌保利润,这种定义方式国家是否认可?秘书处只能回答:“要等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后才能有结论!”乘联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明确自主品牌的提法,起码应有区别地叫内资自主品牌和合资自主品牌,国家制定政策时适当加以区处,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合资企业已经很多,而现行政策对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较低,对拥有万亿资产的跨国汽车寡头基本没有作用,反而限制了许多正在成长、亟待政策支持的内资企业。最近有人为此辩解说:目前国企经营机制很差,合资企业的外方一旦退出,这个企业由于没有开发能力,就会消亡。其实这个理由站不住脚。首先,除经营极差的企业外,十年内外商不会退出中国。第二,十年后中国将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其汽车研发能力基本上能与世界同步。韩国的汽车工业在外商退出后,企业不但没有消亡,发展反而加速了。第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后的中国国企全部会成为上市公司,经营机制会有较大的改善,不能用不变的观点否定国企。第四,大的国有企业都在搞自主品牌,研发主力都集中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中,就算是真有外商退出,原来合资企业的研发能力也会通过内部调配方式进入自主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反而可能会得以加强。
最近在商用车领域也掀起了一个合资高潮,而且生产乘用车的国外汽车寡头很多还没有进入中国,他们也正在伺机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家必须在政策上予以明确的支持才能促使内资自主品牌尽快壮大起来。现在国家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已经出来了,其中明确提出:在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可见国家在发展自主品牌上确实下了很大决心。所以,笔者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不能滥竽充数,自主品牌亟待明确定义。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