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辉:不改处理方式 昌河事件或出现反复

2012年02月22日 15: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付辉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这未必是一场必须的闹剧。

长安集团与昌河因重组触礁,而发生工人抗议事件之后,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与总裁邹文超首先就此发声。在他们看来,发生工人集体抗议事件是双方重组过程中的必选项。但从事情本身以及事后各方或明或暗的表态判断,此事本来可以避免。就目前的态势看,事情接下来可能会更糟。如果各方不改变此事的处理方式,事情可能会反复。

对于发生工人集体抗议事件,长安集团总裁邹文超给出了他的观点:“显然有人从中煽风点火”。按照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逻辑,在长安对昌河做出一系列让步之后,昌河若接受了,那么接下来长安集团在为这件事情画句号时,必然不会忽略“有人”曾经的举动。极有可能的处理方式是,从抗议工人中寻找一名或几名工人作为替罪羊,让他们为曾经的抗议事件付出代价。曾经这些工人在细雨冷风中为饭碗担忧,曾经这些工人为“有人”所利用(也有可能是自愿或盲从),但他们的价值也就到此为止,没有人会为他们的未来负责。自庙堂至景德镇的工厂,中国汽车还不具备跳出窠臼的功力。

其实,邹文超可以更进一步,把“有人”之言讲的更清楚。既然与昌河的关系已经到如此地步,长安集团也不愿意把这件事情涉及到的有关利益方全盘托出。这时长安集团的高管估计更多的是他们的仕途。至于遭打的李黎,他也仅是这种氛围中很不幸的角色。他秉徐留平之意整合昌河,却没有达成应该有之果,反成长安与昌河矛盾的爆发点。若李黎深得徐留平信任,他或在不久之后获得封赏。因之,调查并处理涉入此事的工人就显得异常必要。相反,事情只能作罢。

长安与昌河虚虚实实的态度,使得事情的进展充满悬疑。在长安集团为昌河开出一系列的承诺后,昌河并没有从根本上接受。一直服务于昌河的管理人士在面对长安集团抛出的绣球时坦陈:“之前不也承诺了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徐留平与长安集团的措施并没有完全得到昌河人的认同,就像在昌河整车生产资质转移一事之前的做法一样,“长安集团提出的撤销昌铃公司及变更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意见,未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商,未经企业职代会讨论通过”。

在目下的中国汽车市场,程序是虚,利益是实,这是铁律。如是之下,邹文超提及的“有人”就显得更为重要。至少,长安集团能把“有人”具象化的更清楚,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至少,长安集团提出的投资以及产品投放方面的实质性计划,才有可能被落实。只有昌河把更多的汽车卖出去,工人们的利益才可能被兑现,其他的与工人们关系并不大。

现在,有关昌河从长安分离一事仍被提及。从可行性上看,此选绝无可能。这不符合政府有关央企在重组中的角色定位,也不符合长安集团及其大股东的利益,而昌河也不会从独立中获得任何可能的好处。所以,所谓分离之说的目的是在向长安集团与徐留平施压,以换取其他利益。虽然大声喊出这种意愿的是工人,但现实是,这与参与抗议的工人没有关系,他们不能左右事情的解决。或者说,利益的分配还远没有到与工人们共享的程度。

[责任编辑:surq] 标签:长安集团 昌河汽车 有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