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围城论”

2012年04月12日 10:10
来源: 作者:武卫强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对“自主汽车”这个提法,业界一直颇有争议,因为对于任何汽车品牌的拥有者来说,每个品牌都是自主的。但是,必须以讹传讹的是,“自主汽车”作为中国本土汽车的代名词已经深入人心,很难再换一种称谓了。

东风风神曾提出一个“华系车”的概念,是相对日系、美系、德系起名的,但事实证明这个概念并没有推广开来,业界对风神的定位依然是自主汽车品牌。

一个新的现象是,一批新的自主车型荣威950、全球鹰GX7、长安逸动等,因为产品的脱胎换骨与合资竞品的差距缩小,甚至个别技术指标超过合资车型,急切希望从自主阵营中出位,消除消费者对自主汽车的偏见。另一方面,因为自主汽车能够得到政府更多认同和支持,不少合资企业又积极向自主靠拢,推出一批所谓的合资自主车型。

自主汽车真有点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对合资自主抱有抵触心理的人士认为,这是跨国企业在掺沙子、搅浑水,合力绞杀自主汽车。支持合资自主的人士认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合资公司的中方有机会掌握一些研发技术不是坏事。

总体而言,自主汽车的整体认知度不高。一份第三方的调研数据显示,近45%的用户基本不考虑购买自主汽车,而且这个比例仍在不断增加。在一季度自主汽车的市场占比滑落到10年来的最低点后,是时候为自主汽车正本清源了。在越来越复杂的自主汽车构成中,虽难以彻底区分谁是李逵,谁是李鬼,但至少可以画出几个粗线条的流派以正视听。

在笔者看来,眼下的自主汽车阵营可分为四大流派。

一是完全正向开发的。这一模式起步艰难,投入巨大,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研发体系,需要几千名工程师从产品开发理念做起,不模仿、不抄袭、不走捷径。虽成效缓慢,但厚积而薄发,潜力巨大。属于这一阵营的,笔者认为有上汽、长安、奇瑞吉利

上汽到2015年的研发投入为450亿元,荣威950MG5等新品的上市,标志着产品2.0时代的到来。长安每年的研发投入是营业收入的4.5%,近3年来总投入超过200亿元,完成了“五国九地”的研发布局。奇瑞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7%,近3年直接研发投入达45亿元。吉利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今年是10亿元。

二是接近正向开发的。这一流派的车企也在积极构建研发体系,在动力操控、安全舒适、娱乐信息等多个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但产品仍有模仿、抄袭的痕迹,如比亚迪长城等。

三是一身品牌的拼装车。通过购买成熟的平台和技术,实现快速上马,如一汽奔腾欧朗东风风神广汽传祺北汽E系列等。

四是大多数合资自主车型。既然承认合资车企过去基本没有研发能力,那么起步就不可能投入巨资搞严格的正向开发,多数是将合资车型中淘汰的老车型进行拉皮变脸,以低价来赚取剩余价值。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合资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一定比不了自主车企,因此,如果不是真心搞研发,市场竞争潜力不大,有可能成为自主阵营中“低质低价”的洼地。

在自主汽车这座围城中,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无视变化。那些坚持自主创新、潜心产品研发的车企理应得到更多的掌声……

[责任编辑:zhangcc] 标签:自主品牌 拼装车 合资自主 研发 自主研发 汽车 凤凰网汽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