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高速公路收费的提问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说,有关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我们非常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事的关注。因为公路本身就是带有公益性,而且公路的收费关系民生。但是,收费公路政策在中国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期,可以这样说,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也没有我们刚才所说到的农村公路取得的这些成就。
不可否认,近些年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都通了公路。然而,这些数字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公路高收费甚至乱收费的弊端。在此背景下,“没有收费公路就没有当下成就”的说法,恐怕苦于公路收费乱象的行路人不能完全接受。
日前,“368万天价高速公路收费案”再一次让舆论聚焦在收费乱象上。河南平顶山市检察院决定撤回对该案的起诉,交由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但法院和检方连续针对时建锋案的表态,并不能够完全消解公众对这个离奇事件的疑问。368万的天价过路费是如何算出来的?哪些是合理收费?按这么高的收费,运输户怎么活?这个案子,普遍被认为是国内公路高收费、乱收费的一个缩影。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14万公里的收费公路,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了全世界的70%。如果说初建时期的收费模式,缓解了当时资金短缺的难题,对于集中力量促进公路建设、让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建成后的“收费绵绵无绝期”则是饱受百姓诟病的问题所在。一些高速公路早就收回了成本,还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顽强”地征收过路费。每一条路造价多少,何时已收回成本,每年的维修费用是多少,收费究竟去向何方……公众基本无从得知。
其实,公路网建设跟通信网建设有相似之处,很多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是通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建起来,早期的通信网络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向用户收取不菲的初装费滚动发展起来,其实质都是民众“参股”建设的(虽然没能“分红”)。后来,随着通信网络的壮大完善,电话初装费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用户不用再“被股东”了。现在,在广大国民缴纳的大量过路费的支持下,我们的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是否到了该让利于民、减免公路过路费、让“股东”们分分红的时候了?
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经在17个省全部取消了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撤销站点1723个,总里程9万公里。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更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标是将来要全部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在研究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的、低标准的收费系统,这个收费使老百姓能够承受。”我们期待这些让利于民的政策,尽快“研究”个明白,尽快落实起来,让广大民众早日脱离公路高收费、乱收费之苦。这才能让民众真正享受公路大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