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凤凰卫视

东风重组福汽本月签框架协议 仍存变数

2012年12月05日 07: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开平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不出意外,东风重组福汽的框架协议将在本月内签署。

“已经准备了很久,12月签约没什么问题。”接近福汽集团高层的消息人士11月30日透露。但东风集团方面则颇为谨慎,称还没有听说已经确定该时间点签约。

事实上,东风集团在重组福汽一事上,一直刻意保持低调。9月17日也曾被确认为双方“定亲”之日在业内广为流传,但东风集团方面从未肯定过。经历了两个多月延迟后,东风对于签约时间的发布更加谨慎。

双方的谨小慎微事出有因。东风重组福汽的主导者一开始就是行政力量,“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政府,而非单纯的当事双方”。与此同时,十八大之后多省市的政府高层进行了人事调整,其中就有福建省委书记变动。

而且“框架协议也只是一个合作意向,要进入实质合作阶段还需更长时间。”上述消息人士认为框架协议就像“订亲”,要到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才是“婚约”之时,这期间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比如福汽资产评估、东南汽车三大股东的利益平衡等等。

两步走框架初定

今年7月,东风启动重组福汽,福建省政府相关部门直接与东风接触进行谈判。当时当事双方都很谨慎,东南汽车董事长廉小强表示,这只是外界传言而已,就像当年北汽要重组福汽也传得满城风雨,最后没有结果。

但不久之后,事态变得明朗。东风集团总经理朱福寿暗示:东风面对重组一事,持开放和谨慎、稳健的态度。廉小强也改口称,东风和福汽不存在并购一说,双方只是合作。

8月底,福建省政府与东风进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会谈,计划于9月17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后来因为“钓鱼岛事件”爆发,东南汽车中有三菱汽车这一日方股东,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双方不得不推迟签署。

这一推就延迟到了十八大之后,双方初步确定在12月签署协议。福汽一位高层透露,基本框架是原来就定好的,没有修改,还是按照两步走。

按照8月双方会谈确定的协议,重组方案分成两个步骤,东风在双方协议后收购福汽40%股份,实现第一步入股福汽,并为时下总经理职位空缺的福汽集团派驻一位总经理;在随后的经营中,东风将在各种资源上对福汽进行支持,当福汽整年销量达30万辆时,东风有权再收购福汽20%股份,成为控股大股东。

“这也是福建方面为东风进入福汽后,设定的一个初级经营目标,目的是希望东风能在短期内为福汽带来切实的改变。”上述消息人士说。

福建汽车集团旗下拥有东南汽车、福建奔驰、新龙马汽车、厦门汽车

等十余家全资、参股、控股公司,资产20多亿元。但其业务主体东南汽车和福建奔驰的发展,都远远低于预期。成立于1995年的东南汽车,早在2003年销量就达到了83533辆,但经历了近10年的中国汽车井喷后,2012年其目标销量仅为11万辆。

2010年,在福建政府的鼓励下,东南汽车比以往更加自信,制定了2011年的销量目标为15万辆。但目标很快就被现实击碎,销量增长异常艰难,2011年销量出现下滑。在坚持了两年后,今年其销量甚至不及2010年。

两年前制定了到2013年产能达到30万辆的目标,导致目前东南汽车的产能严重过剩。“与东风商定销量达到30万辆后再允许其控股,使得产能能全部消化,突破福汽的第一阶段发展障碍。”

多重变数

三菱与福汽集团的貌合神离,曾被认为是东风重组福汽中的最大阻力。东风希望把福汽作为其东南区域的一个自主品牌基地,以延伸其自主品牌战略,因此希望三菱退出。

但三菱在东南经营多年,虽然一直在股份构成上存有芥蒂,但“东南汽车城配套完善,相关人才也是现成的。即使与广汽建立了新合资公司,但三菱不会傻到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东南汽车内部人士分析。

三菱不愿撤离,也为未来东风入主福汽后如何处理复杂关系设置了难题。因为东南汽车目前已经形成了双品牌路径,“三菱”和“东南”品牌在销售上也一直采用两个事业部分开进行,因此有内部提议,未来将可能把东南汽车拆分成两家公司,分别为东南的自主品牌公司和与三菱的合资公司。

事实上,更大的变数还来自于合作本身。双方本来计划在十八大前的签约仪式,被“钓鱼岛事件”影响延后。但目前福建省人事变动已经进行,原省委书记孙春兰调任天津市委书记后,福建省委书记空缺。“本来重组就由政府主导,接任的省委书记什么态度是最大的变数。”上述消息人士说。

按照该人士的分析,即使本月正常签约,也难保实质性的合作进展顺利。“只是一个框架协议,就像只是‘订亲’,还没有到‘上花轿’的时候。当年和北汽也签署了框架协议,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最大的变数可能来自于入股资金多少。“当时北汽拿出5亿元,福建政府嫌少,认为卖亏了,就暂时把合作放下来。和东风的谈判也会涉及到作价的问题。”上述人士说。

在这种局势下,廉小强对于未来并不敢有过于清晰的表述,不久前他说,以后东南汽车要透过股东各方资源进行市场共拓、资源共享、人才和生产共用,让彼此的长处可以相互支撑。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