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游记 什么是风水?是迷信吗?到底准不准?这是很多中国人脑海中都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较真的理工男来说,科学是他们信奉的真理,什么风水啊、星相啊,都根本站不住脚。但是,存在即合理,风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因此从古至今信风水的人不在少数。
虽然一直对风水不感兴趣,但好奇的心理是有的,我这个理工男也想更深入了解这一玄妙无比的理论,正好认识的一个朋友对此颇有研究,算不上大师那也是个懂行的人,于是我决定跟他探讨一番。以往的交流主要是口头上的言语交流,这一次乘着做选题之机,又逢美丽的金秋时节,我们准备亲自去探访一下北京城一些跟风水有关的地方。
要想让一个风水小白能听懂这些玄妙的理论,光靠现场教学是不行的,为此我还先去图书馆做了一些功课,简单了解了一下风水学,生气、龙脉、形势、水口、天门地户、明堂、点穴、石敢当、解煞……这一连串的专业名词,一点不比大学时学物理、生化简单,看来这还真是一门学问,据说以前北大还开过这门选修课,可惜我当时没上成北大。(杂念,不多说了)
形似紫禁城的明十三陵
什么人最看重风水?那肯定是古时候的帝王了,为了保其江山永固,皇帝生前生后所居住的环境都很有讲究。北京城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风水之城,阳宅要数紫荆城,阴宅就看十三陵。所以,探访风水宝地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这里距离北京城区只有40公里左右,交通便利,风景宜人,即便不是为了探究风水,也可以作为平日里短途自驾游的好去处。
风水最初就是古人用来寻找墓地用的,大致理论是:葬地内有生气,生气可以带来福音。生气在地里是流动的,遇风吹就会失散,遇水流拦挡就会停止不动。所以,古人寻找墓地,都是选择生气凝聚的地方,即风吹不到、有水流可以阻挡它流动的地方。后来,人们将风水概念扩大到城市、民居等领域。
按照这一理论,明朝在选择帝陵时的方针:四面有山,左右和前面有水;山水曲折变化;龙(陵后的山脉)、穴(陵墓中安放棺椁的地方)、砂(陵寝风水格局中龙以外的其他山脉)、水(河流)之间的相配关系等。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为了求得一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北京周边寻找,后经朱棣本人亲自“车驾临视”后钦定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天寿山脚下即为长陵,1423年,朱棣在北征鞑靼途中驾崩,安葬于此,长陵的修建工程一直持续到1427年。此后,明朝另外十二位皇帝的陵墓也修建在此,前后近200多年的修建,形成了长达7公里的大型陵墓群。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