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从“陆风事件”看中国碰撞标准离NCAP有多远
2009年05月05日 19:28综合报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凤凰网汽车讯   首批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陆风SUV”,在2005年被 “撞”得鼻青脸肿。当时ADAC对其直接下了 “驾驶员幸存机会几乎为零”的评语。并称其是“20年来在安全测试中表现最差的汽车”。该事件更对中国汽车进军欧洲市场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报告的结论给正在进入欧洲市场的陆风汽车以近似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的碰撞试验,引起了ADAC公司与陆风公司之间的争执,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试验的权威性问题。

ADAC公司认为这个试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为其试验的程序是参照Euro NCAP的测试标准,包括正面碰撞、侧面撞击测试以及车内儿童保护等等多个测试项目,最后根据测评的结果对正、侧面以及儿童保护等项目进行评分。正是在这样的测试下,ADAC选中的陆风汽车得到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低分数。

而陆风公司对试验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理由主要是ADAC的试验程序并未完全参照Euro NCAP的标准执行,在这次测试之前并没有通知厂商,事后也没将测试结果递交给厂商。对于此,ADAC公司答复是他们经常在事先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试验,其用来测试的汽车也购自市场――这也是ADAC之所以成为权威的重要原因。

另外,陆风公司还有一个较为有利的解释,那就是:“陆风汽车上市之初,即通过了国家轿车监督检测中心的严格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在碰撞测试中还增加并通过了欧洲标准的测试。在符合欧洲法规的前提下,陆风汽车获得了欧洲销售许可。”

这个解释让人觉得疑点重重,一是我们国家轿车监测标准是否偏低,这样的标准是否会严重影响车上人员的安全?其二是陆风对于其在在国内的碰撞试验中已经通过了欧洲标准的测试,是否能够提供权威的证据?其三是陆风公司是如何获得欧洲销售许可证的?

对于后两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能找到答案,但是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很快找到答案,那就是目前媒体讨论激烈的标准问题。

陆风是中国车进军欧洲的先驱。从陆风的前期销售情况看,总体表现不错。但在经历了“碰撞门”事件后,先驱会不会演变成先烈尚未得知。但没有悬念的是,在充分估计了中国车的低价策略后,欧洲阵营排出的严阵以待,意味着中国车的欧洲之旅将不会是一条坦途。

市场上的民意调查也表明,德国人对于低价的中国车很给面子:1/4的德国驾车者表示,有意购买一辆中国汽车。61.3%的汽车购买者认为,中国的汽车厂家能够制造出具有竞争能力的车辆。另有46%购买日本丰田和本田汽车的客户表示愿意转而购买中国品牌的汽车。

尽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车的低价策略很能赢得人心,但陆风“碰撞门”在某种程度上不过将中国车走出国门早晚会遇到的难题提早曝光。事件让更多的人开始追问,中国碰撞标准到底有多硬?中国碰撞标准距离NCAP有多远?

事件的最终点就是汽车质量问题,国内各家企业,不论是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一则新闻让我感到压力,本田公司在中国建立出口基地,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而不在国内销售,为何如此,因为这样本田可以针对这个基地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但是即便如此,本田的负责人仍然对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持怀疑态度。连作为技术提供方的外商都不能信任自己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那作为广大的消费者又怎能放心使用这些产品呢?还有一个现象让我们迷惑,那就是目前国内一些合资企业,他们引进一些车型,随后用原车型在国际上获得的一些荣誉来作为国内汽车广告,我们组装的产品品质能够达到原装车的水平吗?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链接:

2005年10月,江铃集团和陆风汽车的欧洲总经销商LWMC公司在荷兰海牙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德国技术检测协会(TUV)9月29日完成的陆风车碰撞测试报告。按照TUV的报告显示,江铃陆风车的安全标准完全符合欧盟的法规要求。

陆风欧洲经销商曾表示,“陆风通过了德国TUV的碰撞试验,使得陆风获得了小批量进入欧洲市场的资格。目前,其已经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大批量进口的申请,这一申请有望在明年获得批准。已经有100辆陆风在欧洲上路,另外还有600辆的订单等待交付。”然而ADAC却对陆风做出了全盘否定式的报告。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