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陈光祖:超制造业促使汽车产业信息融合(3)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陈光祖
2013年03月06日 17:21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陈光祖

作者:陈光祖

核心提示:还有一种设想,为创建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高度化融合,建设具有时代象征性的高科技产业园的集群方式,成为发展汽车产业科技的重要平台,可考虑建设“汽车的硅谷”,也叫“车谷”,现在国内出现有“电谷”、“光谷”、“药谷”等,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车谷”,历史经验证明,让“车谷”起到汽车产业高科技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搞好武装自己的装备业

汽车装备业是整个超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上看,凡是能很好自行制造汽车装备的国家,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流制造业发达的国家。

从我国总体上看,汽车主要项目投资中约80%以用于装备的购置,而装备中的70%要靠进口。如我国虽然获得诸多机器人奖项,但汽车工业上主要工艺的机器人全是靠进口的,汽车装备业的国产化成为汽车产业整体国产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据我们观察,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汽车产业主要是卖产品,即卖汽车,卖零部件,到了80年代主要是卖技术,卖技术当然也带着卖产品,到了90年代,一些汽车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都搞好专业的装备业,一些汽车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工艺研究很深透,于是着手制造自己专业产品的装备,生产质量和效率相当好,这样到了90年代就实现了卖工厂方式,把产品、技术和工厂整套的卖出去,或是到外国建设汽车工厂,盈利大大增加,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当然,进入新世纪汽车专业装备的信息化要求相当的高,正是这样,我们要广泛的把先进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起来,动手把自己专业化的装备搞起来,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有条件汽车企业都要认真建设自己独特的装备制造业,在整个机械装备业统一的协调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国际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未来管理》一书中指出:低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利器。他认为:美国正致力于蓝领劳动成本的重组,此次重组之后,美国制造业正缓慢从海外生产转移回国内。现在奥巴马多次提出制造业回归和复兴战略,是提升美国经济结构和实力重大措施,其中汽车工业回归是创造就业机会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美国将重新成为全球制造业一个中心。据此,我们汽车企业必须认真实施转型升级,特别是要注重研究如何更好提升汽车产业劳动素质问题,汽车企业不断出现自动化生产,对减少劳动力依赖,但也不能单纯的为减少劳动力而去实施自动化,要把自动化作为一个战略性目标来思考,这样对劳动素质提出了非常高要求,也就是对提升汽车各专业企业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不管怎么说,我们希望国产的汽车装备业要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跨量级汽车文明

我们现在盛行着车展文化,众多观众对车展、对车模感兴趣,很热闹,但这只是一种汽车消费领域一种文明形式,它只是整体汽车文明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派生文明现象。

汽车文明是一种历史演进过程,也是汽车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超制造业时代的汽车文明,更是一种新兴生产方式的诞生和体验,蕴藏着汽车产业运行深层发展背景的动力,这是汽车文明的主流。

陈光祖:超制造业促使汽车产业信息融合(3)

陈光祖:超制造业促使汽车产业信息融合(3)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汽车,在国际上已有不少应用,就像操作3D电影一样的感觉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创造了大规模生产方式,促使汽车产业实行了大变革,而战胜了当时汽车发源地欧洲的单件生产方式,汽车大量向美洲转移;在上世纪70年代,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工业,推出了精益生产方式,促使汽车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全球汽车产量和拥有量突飞猛进,日本汽车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心,汽车产业又向东亚地带转移,也包括韩国在内。不过无论是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都是属于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范畴,而超制造业时代的汽车产业则是推动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到来,这是对大规模生产方式提出了严重挑战,而最终将替代它成为21世纪汽车产业竞合年代的最前沿阵地,实质上是发掘知识经济社会新型资源重大整合,从而导致汽车产业巨大财富的重组和转移,进而促进汽车产业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来临,而超制造业则是促使汽车产业出现一种不同量级化汽车文明的巨大动力。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中扮演着自己应有的角色,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抓住实施超制造业的良好机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奉献。

标签: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陈光祖先生早年曾在一汽工作,并担任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汽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美国华鼎汽车技术贸易公司总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政府顾问。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