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正向开发和借用外方软实力的正向开发
再说奇瑞汽车和观致汽车,开篇之所以批评过分理想主义,是因为我认为奇瑞恰恰是过分理性主义舆论的受害者。奇瑞汽车的起步比较好,不过它也犯过不少错误,虽然有些错误确实是企业自身决策的问题,但我认为奇瑞的错误与过分理想主义舆论误导不无关系。奇瑞因为扛着自主品牌大旗,舆论压力一直比较大,也一直疲于应对舆论压力或账面销量。在这个过程中奇瑞也被不少追求完美或者快速追赶并超越合资车企的舆论所误导,在此前一段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了一些形式,比如为了在品牌形象上提气发展高端品牌瑞麒,事后证明操之过急。今年奇瑞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高调的打出了正向开发的口号,虽然因为此前的频繁调整,大家的看法比较谨慎,但奇瑞确定自主正向开发的发展模式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奇瑞需要吃一堑长一智,坚定战略,别再受过分理想主义舆论影响。
观致汽车是奇瑞和以色列合资成立的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的新公司,它采用一种全新的正向开发模式,通过大量雇用富有设计制造经验的国际汽车人才,观致汽车从零开始实现产品开发。由于观致汽车的研发团队都是富有经验的国际汽车高端人才,观致的产品在造型设计和内饰设计、做工以及用料上都具有较高水准,在整体均衡性上也非常值得期待,目前观致展出的观致3轿车确实比较出众,达到了与合资产品平起平坐的水平。但是这一模式并非就没有风险,比如研发上过于依赖国际团队,中国人在这个过程能够得到多少锻炼,能否掌握以及需要花多少时间彻底掌握整套开发流程还是个问号?它的产品定价如何,市场接受度如何也有风险。这些问题只要观致汽车注重中方人才经验的锻炼,未来就能实现完全自己主导正向开发,不管怎样,这种正向开发模式的探索是值得鼓励的。
再看比亚迪模式,虽然有些争议,但事实上它的模式非常现实,也同样值得鼓励。
借鉴模式下的曲线主义正向开发
比亚迪模式的争议其实主要在于它的外形设计模仿痕迹比较重,但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毕竟全球12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很多品牌早期都存在模仿行为,丰田、现代都不例外,现实地说,为了缩小差距,有些东西可能借鉴和模仿也是发展最快的,成与败的关键是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并在未来发展中实现正向设计和开发。从现有的情况看,比亚迪除了在外形和内饰上做的尚欠缺外,在其它方面,比亚迪做的非常好,它倡导的垂直整合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将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比亚迪,在传统发动机和变速器以及高科技配置上,目前就处于领先水准,动力系统已经推出了1.5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6速干式双离合变速器,2.0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高科技配置上,也开发了红外夜视仪、HUD夜视系统、AFS随动转向氙灯、遥控驾驶技术、手机远程启动发动机和空调等“云服务”,带记忆电动调节座椅、12安全气囊等都配置实际上大大缩小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配置差异,此外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也非常好,E6出租车和K9电动大巴,已经在全球市场获得了非常高的认可。从核心技术来看,比亚迪实际上打破了合资车企对于技术的垄断,对合资产品因为技术垄断带来的高溢价带来很大冲击。实际角度看,比亚迪的模式也不是什么简单模仿,而是曲线主义的正向开发,只不过这一过程,比亚迪先选择了技术突围,未来一旦在外形和内饰设计上实现正向开发,那么比亚迪也就完全实现了全面正向开发。
最后我想说实际上每一种模式都会有利有弊,但我们要求同存异,包容地看待各种模式,并鼓励和肯定多种模式探索,只要这些车企能够最终实现完全正向开发,就都是成功的。只是这确实需要点时间,毕竟1937年丰田汽车成立,近30年后1966年花冠才出来,1983年佳美才诞生;现代1967年成立,18年后,也就是1985年索纳塔才诞生,1990年伊兰特才出世。所以别给困难中自主品牌舆论压力!想想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1997年才成立,长城 1996年开始涉足皮卡市场,2002年长城汽车才涉足乘用车市场,比亚迪2003年才涉足汽车业,北汽发力轿车才刚刚开始,相比丰田、现代正式推出知名车系,国内的车企时间尚短,能有今天的成绩也该肯定了,而且我国汽车业从2002年才开始井喷,人才培养和锻炼的周期也不足,基础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尚且大量欠缺,考虑国内的国情和环境,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不易。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虽然不完美但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因为未来是美好的。
12 |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