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系车渐露尊容
企业转型离不开生产技术的提高,过去的一年中,汽车业内关于“市场究竟是否换来技术”的争论暂告一段落,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淀,一些企业(包括合资公司)将重点转移到对品牌经营权的把控上,撇开奇瑞、长城、吉利等等,合资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
广汽本田发布“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发布“宝骏”,东风日产发布“启辰”……似乎一夜之间,合资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自主品牌。而在微型车、紧凑型、中型车到SUV等各个市场层面,更有大量自主品牌新车跟进各个细分市场,或谋求品牌上攻,或向下游产品开火。
自主品牌成为企业重点“照顾”对象,其中固然离不开国家鼓励发展自主品牌的原因(在国家推出的《2009-2011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多次提到了“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整车研发,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更令人信服的理由是,有消息称,在即将出台的政府采购细则中,自主品牌被重新定义,合资企业所创立的品牌也将归入自主品牌之列,这就为国内合资企业试水自主品牌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不排除其中有企业对付政策的应鼎之作,但是,有远见的合资企业已经看到了汽车市场繁荣背后二三线城市所拥有的巨大潜力。
2007年,广汽本田推出自主品牌“理念”,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产品线不足制约其扩大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瞄准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空间,以广本“理念”的问世为标志,开创了合资品牌自主研发的先河,打破了长期以来合资汽车企业研发“空心化”的尴尬。中国合资企业从以“市场换取技术”走向了“用产能换发展”的方向,而这意味着中国的合资企业道路又进入一个拐点,跨入了新的合资时代。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理念终于瓜熟蒂落,历时三年半的第一款量产车——理念S1正式亮相,将于2011年上半年上市,并在广汽本田渠道销售。理念S1的到来,为产品并不丰富的广汽本田增加了一股新的力量,也为广汽本田充分发挥两个工厂48万辆产能提供了保障。
一些市场前沿人士认为,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终究也要走向互相融合,因为没有以前合资的时代也不可能这么快产生并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二者有一个从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剩下的只是如何融合的问题。
欧系、日系、美系……或许要不了多久,走向全球市场的自主品牌汽车会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华系车。
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
一个以生产低端品牌轿车起家的中国民企收购了世界知名的豪华车品牌,这是2010年中国汽车界乃至经济界发生的一件大事。舆论界更以少有的慷慨赠予了其掌门人李书福一句话——鲤鱼跳龙门。
有很多条理由支撑这起跨国并购的轰动性效应:18亿美元价格所收购的沃尔沃100%股权中,当年福特汽车花费了64亿美元;因为成功收购,吉利汽车便拥有了一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的公司,旗下沃尔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以及相应的科研体系,沃尔沃拥有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满足欧Ⅵ和欧Ⅶ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国内目前仅有欧Ⅳ生产技术),拥有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400多家经销商,接近60万辆生产能力的、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等;此次吉利收购案的重大突破还在于,国内汽车企业在长期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引进现成的装备及车型过程中,一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无法突破技术壁垒。
业内传得更神的是民营企业家李书福的判断力。李书福认为,福特出售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是出于战略考虑而非财务选择,因此并不会因为财务状况好转而放弃初衷。
掌握品牌就是掌握主动,掌握技术核心。与民营企业同步,国资企业也没闲着,一桩又一桩合资并购案好戏连台,广汽并购吉奥、东风汽车携手台湾裕隆……围绕全球性资源优势,一系列合作项目在2010年里陆续展开。
我们不妨借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东风裕隆成立专门发来的贺信来表达汽车人的心声,他说,“无时无刻都在梦想着为中华民族装上第一的轮子,这个横跨60年的梦想,今天不但得以实现,而且可以与东风一起携手打造属于华人品牌的荣耀,共同支持中国从汽车大国更进一步迈向汽车强国。”
12 |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