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换项目”
“这是自治区的政策。” 鄂尔多斯副市长李世镕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了281号和436号两个文件,对项目配置煤炭资源作了明确规定。
281号文件规定,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矿业权设置,无论是已探明或尚需探明的矿区,都要向在内蒙投资的煤化工、煤液化、煤电化等重点大项目倾斜。
其门槛也很高:“年消耗动力煤、原料煤500万吨以上的煤化工、煤液化和电力装机240万千瓦以上的电厂及其它重化工”才有资格。
比如建设240万千瓦的火电厂,当地配置的资源标准是:按年耗煤720万吨、共50年配置,然后再乘以两倍,“就地消化一半,外运的一半支援东部地区。”
彼时,中国正迎来一轮能源重化工建设高潮。该政策出台后,大批新建电厂和煤化工项目落户鄂尔多斯:火电装机从300万千瓦增至1200万千瓦,甲醇、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产能近千万吨。
配置资源并非无偿。鄂尔多斯同时提高了矿权价款,由每吨煤0.5元左右提高到每吨煤2.5元以上。
“采煤必然追求深加工、转化,这是一个地区内在、朴实的要求。”李世镕认为。
随着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的步步紧逼,鄂尔多斯的大煤电、大煤化在2009年走到了巅峰,“现在到国家发改委批火电和煤化工项目,比登天还难。”苏建荣说。
为了招商引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于2009年6月出台,即“50号文”。
该文规定,“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可配置煤炭资源,标准是“固定资产投资每20亿元配置煤炭资源1亿吨,一个项目主体配置煤炭资源最多不超过10亿吨”。
这意味着,要获得10亿吨的最高配置额,必须投资200亿元。奇瑞宣布的投资总额与此吻合。
被舆论称为“资源换项目”的该文引发广泛争议。火电、煤化工需要大量煤炭,沿产业链扩张到上游,尚有充分理由;但汽车等产业和煤炭毫不沾边。类似跨行业的大规模投资,难免引人联想。
“空手套白狼”?
鄂尔多斯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机械制造加工、新能源、汽车制造和陶瓷等行业,其中汽车乃“重中之重”。
苏建荣认为“汽车制造带动性强”。苏曾到上海华亭镇考察,那里围绕上海大众的配套企业多达2700家,“造车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群。”
李世镕说,地方政府有三个追求:GDP增长、财政增收和充分就业。实行机械化开采后,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从业者从4万减少到300人;“没有非煤项目,怎么就业?”
鄂尔多斯高原沙漠纵横、植被稀疏。作为首都的生态屏障,这里已经禁牧十年,“牧民晚上偷着放,管理成本很高,还激化干群矛盾。”
李世镕认为,要彻底改变畜牧和生态的矛盾,必须把牧民转移到城市,进城后要“立得住,稳得住,不返流,就要有就业;就业则需要项目;项目从何而来?就是资源换项目”。
多次去过东北抚顺、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李世镕印象深刻,“单纯挖煤,因资源而兴、又因资源而衰”,“棚户区破破烂烂、居民收入低下,社会矛盾突出,让人非常刺痛”。
苏建荣和李世镕均认为,“资源换项目”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能等到资源枯竭后再转型”。
苏建荣说,资源“不可能被套走”:政府只是给奇瑞一个配置煤炭资源的承诺,等到探矿、采矿的手续办下来,最快也需要3~5年;如果奇瑞的投资额度达不到,政府可因其“违约”随时收回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才是空手套白狼。”苏建荣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