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韬:上海车展是产业强心针还是杜冷丁
2009年04月16日 12:03工商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在全球汽车产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上海车展就成为人们观察汽车业现状的一个特别窗口。对那些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跨国汽车巨头来说,就算日子再艰难,中国市场也是必须下大赌注的主战场。

毫无疑问,对那些跨国车企来说,在中国能够多卖汽车,已经成为关乎他们未来命运的必然选择。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曾经视野狭窄的中国汽车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大开眼界的中国消费者已经慢慢了解了世界汽车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那种拿陈旧落后车型糊弄中国消费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你拿来最新最先进的车型,也必须针对中国市场进行调整,否则,消费者一样不会买账。

那么,上海车展能够成为这些跨国公司拯救自身行动之中的“强心针”吗?起码从态度的转变上来看,跨国车企显然是希望取得这种“疗效”的。

以往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广泛存在的轻视和傲慢已经逐渐被倾听和尊重取代,毕竟,要想从中国市场“淘金”,不拿出点货真价实的好玩意儿已经不成了。在这样的情势下,各大跨国车企愈发重视在中国举办的车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的低迷,中国市场也难说就一定能够替那些跨国巨头扭转乾坤。

中国的市场虽然大,但也绝不是无限大。中国各地消费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押宝中国市场也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推出的车型遭遇失败,有些甚至可以用惨败来形容。前车之鉴下,跨国公司却依然必须强攻中国市场。即使只是一剂暂时镇痛的“杜冷丁”,跨国巨头们也要争先恐后地打上一针。毕竟,在这个时候,谁能挺的久一点,就意味着谁更有机会熬过漫长的寒冬。

顺便提一下,那些顶级车似乎也比往常更加关注在中国的车展。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相对非常“小众”的奢侈品,似乎更加拿中国市场当宝贵的“救命稻草”。也许,他们真来对了,似乎,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真正“避风港”。

相关专题:

2009上海车展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京韬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