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汽车企业要持久发展是本质问题(2)

2011年12月08日 07:46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贾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进入贾可专栏主页>>

200万辆是全球汽车业的门槛

《汽车商业评论》: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合资自主加上合资品牌自己产品的下探,大部分认为自主品牌确实不行了。那你觉得,已经是短兵相接了,那自主品牌的机会在哪里?

徐留平:首先你要有思想,然后得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一个思想,就是自主品牌一定能走出来,每一名民族汽车人都要坚信这一点。然后,我们就要考虑,怎么走出来?

第一方面,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认识,对中国汽车消费产品的认识,我认为肯定是中国人更清楚、更清醒。

第二个方面,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从长期看,我相信自主品牌应该比合资企业强。

第三个方面,自主品牌轿车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爬坡期。规模刚到5万辆、10万辆或50万辆,就想实现比较稳定的增长,我觉得还不太可能。我认为比较可能的入门值应该是60万辆,100万是基本值,200万是稳定值。

只有达到200万辆的产销规模,才算进入了全球汽车业门槛值。这个门槛值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总体的成本均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否则的话,5万辆、10万辆等很小的规模,固定成本太高。

另外,从品牌的积累,消费的忠诚度上讲,也都需要有一个规模积累才有可能。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还在增长。有人建议,这个市场发育得稍微慢一点,让我们等一等自主品牌能力提升,然后再把市场的量释放出来,这样的话,反而有利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出来,所以他们也讲限购什么的,某种程度上还能促进这个事,这是一个歪理吗?

这还真是一个歪理。首先,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整个汽车市场的需求,老百姓对汽车文明的渴望,都是不可阻挡的。

其次,只有整个市场的增长,才能促进自主品牌的增长。假如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容量只有1000万辆,那你做到100万辆规模就不太容易。当总的容量增长到了2000万辆,你做到100万辆就相对容易一些。

第三,我们认识到,只有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成就自主品牌的崛起。自主品牌的培育,还需要经过磨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的战略。有些自主品牌对今年的产销目标进行回调,实际上是对战略的调整,我觉得这不是坏事,这是对汽车产业规律进行了一次再认识。

不惜血本做研发

《汽车商业评论》:你一直重视研发,长安现在已经有五国九地的研发体系。你觉得现在长安研发体系的构建相对是不是比较成熟了?

徐留平:长安汽车“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体系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布局,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的发展。我个人以为,汽车业是个长期的事情,各领风骚数年正常。但是如何让汽车企业实现持久的发展,却是更本质的问题。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企业成长是很重要的。企业波动太大,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长安今年的战略,包括产品战略和技术战略,一直都在追求相对的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所有工作做扎实,尤其是技术工作,是很考验耐心、细心和精心的事情,绝对不可以浮夸!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技术经验也得到很好的积累。我一直认为,200万辆是全球汽车业的基本值。有了这个基础,才具备了战略的稳定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和经营的稳定性。

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包括合资公司都纷纷在中国建研发中心。现在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本土企业跟外资企业在争夺人才的过程当中,我们争不过他们?

人才的争夺不仅是企业间薪酬水平比拼的问题,更是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文化的问题。企业吸引人才,除了薪酬待遇因素外,能否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文化氛围如何、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高端人才来讲,这些因素甚至比薪酬因素更重要。

跨国公司来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我认为这是好事,不仅不用怕,反而还能促进自主品牌的成长。比如,长安英国研发中心,位于诺丁汉科技园区,旁边就是丰田研发中心,我们发展得很好。这其实是为中国汽车业更直接的与世界一流同步提供了难得的条件。我想,长安能够提供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长安在这一块有点不惜血本?

汽车技术的积累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应该说是不惜血本的。其实,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跨国公司不可能把他们在本国已经建立的庞大的研发资源搬到中国来。研发的“走出去”,也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重要部分。

长城汽车我看他们做研发,很多都跟核心零部件商在一块搞,这个算不算一条路子呢?

这也是利用全球资源的一种方式,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有这样的做法,包括长安在内。我们的研发中心都有供应商的办公室,包括在意大利的设计中心,都专门设有零部件供应商的办公室,他们在设计中心和我们的设计师一起办公。

[责任编辑:guankai] 标签:徐留平 汽车企业 汽车市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