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会加速,并购整合将成为重要发展手段
中国汽车行业目前仍存在“散、弱、小” 和“强者不强”的状况,国家产业政策也在要求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
•鼓励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大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购重组
•工信部也颁文禁止“汽车企业在异地独立建厂”,要求“扩大产能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国家“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重点,体现出将从“做大”向“做强”转移。“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要点中包括,
•提倡通过兼并重组
•淘汰落后产能以优化现有产能结构
•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会加速。同时,并购整合将成为重要发展手段,其动因包括
•整车企业产能优化
•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突破
•企业将向内地及西部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联盟和整合
•汽车产业链布局的优化促进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
3)自主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品牌突围、技术和核心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化运营等挑战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品牌突围、技术和核心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化运营等诸多挑战。
品牌提升——自主品牌都在积极调整品牌架构和品牌定位,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感的基础上,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吸引力和溢价能力。
“低成本造车”的理念和管理体系的建立——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自主品牌应积极关注体系创新,探索高效运行的“低成本造车”理念和管理模式,包括,
•使得产品特点适应目标市场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寻找创新的设计结构,从而最小化组件和装配成本
•使用模块化平台:在产量无法满足新平台的开发要求前,利用现有的平台;但是,当产量、目标价格和成本定位满足新平台开发的条件后,应当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全新的平台开发
•严格遵守基于成本的设计和基于制造的设计方法,同时考虑本土供应商的能力,等等
采购供应链的优化——中国本土企业亟需极加强采购供应链管理,包括
1.进行系统的采购品类划分,推行采购体系优化。领先企业以零件的战略重要性及通用化程度进行品类划分(如核心技术件、特征件、通用件、专用件等)
2.在品类划分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战略——如,对关键动力总成采取自制,对电喷、安全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合资(控股);对特征件推进核心供应商建设,确保体现成本优势和同步开发;对通用件进行集中采购,实现规模效应,等等。
国际化战略——中国的汽车出口走过了从大市场(欧美市场)到低门槛市场(亚非拉市场)的过程。目前,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大部分仍停留在“廉价低质”上。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未来在中国汽车企业制定海外战略时应当考虑的问题。中国自主品牌有必须重新审视海外市场战略,转变经营模式。将成为中国本土品牌未来国际化战略升级的的重要方向。
•短期内,为规避贸易壁垒等风险,可以从CBU方式(整车的出口贸易方式)向CKD方式(海外建立组装生产线)转变,同时强化服务能力。
•在中长期,通过本地化生产,即在当地进行大规模本地化采购和生产,利用当地的生产基地发挥规模优势,辐射周边区域市场;
•长期来看,利用全球资源打造研发、制造、零部件供应,以及销售和服务体系
4)汽车电动化的发展
——迎接动力总成的挑战,中国期待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跑者
能源短缺、日益严峻的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是目前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限制汽车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排放、减少燃油消耗。
中国对于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将成为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一大战略问题,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瓶颈。
电动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
•短期内实现纯电力推动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油电混合动力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作为一种过渡解决方案存在。
•多家厂商已经发布了他们的新能源汽车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大部分厂商都将混合动力车作为其最先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其后才是纯电动汽车。
•罗兰•贝格预计,未来10年内,混合动力汽车将在中国逐步普及,在更长的时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随着技术走向成熟也会逐步发展起来。
在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时需要考虑5个关键问题:
•政策的有效支持
•关键技术的掌握
•零部件采购策略的制定
•配套公共设施的跟进
•总使用成本的有效降低
在市场启动前期,政策倾斜和补贴扶持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引导消费、引导企业产品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新业务模式的完善,最终还是需要按照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增加以及产品使用便利性的提升,未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总体使用成本将会不断下降,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但是,在市场启动前期存在诸多障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市场的启动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使用便利性较差
•消费者对产品技术性能存在疑虑,等
因此,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在市场启动早期,政策倾斜和补贴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
•引导消费、引导企业产品升级,从而较快地达到基本经济规模(basic critical mass)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新业务模式的完善
•最终目的在于逐步按照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