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建汽车强国 车企要摆脱外资依赖

2012年07月16日 10:24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肖建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各位凤凰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车迹》之长春车展特辑,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刚。他曾任第一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第一副厂长、第四任厂长

李刚:建汽车强国 车企要摆脱外资依赖

图为汽车前辈李刚

凤凰网:汽车历史是汽车发展的一面镜子,在您的汽车生涯中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汽车大事,您认为哪些事最有意义?最值得纪念?事实上汽车人精神的传承是汽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好的精神才能造出好车,老一代汽车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石,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需要新一代汽车人继承和传扬?

李刚:从一汽1953年建厂算起,到明年中国该是有60年的车龄了,这个车龄是长是短呢?我觉得又不算长又很长,,为什么这么说呢?世界汽车工业已经是127岁了,咱们还不到它的一半,不算很长。但对一个人来讲,60岁已进入花甲。应该说已不年轻了。在这60年里取得很大成就也有经验教训。应该很好总结。

如果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把60年分成前后两段:前25年和后35年。那么,前25年虽然被文革耽误了8年但打下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后35年,或者是到今年34年,应该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经历和见证了汽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汽车产量近35年增长120倍

后35年发展地非常快,规模广,成绩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从产量来讲,1978年,全国的产量不过15万辆,大前年已经是1800万辆了,31年翻了120多倍,不但超过美国当年水平,而是超过美国历史上最高的水平,它的最高水平是2005年将近1700多万辆,那是世界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汽车产量和市场已跃居为世界历史第一的位置,这是很厉害的。另外我们汽车的保有量,1978年不够135万辆,现在有1个亿了,扩大了70多倍,这也非常不简单。

1978年,我们每千人拥有汽车量不到10辆,现在呢,千人60-70辆,普及率扩大了6、7倍。根据过去日本人的经验,一般老百姓的年收入相当于汽车价格的二至三倍时,人们开始就有买汽车的愿望了,社会开始进入汽车社会了。你看,我们现在最便宜的车3、4万块钱,一般工人年收入两万多元。根据这个标准,应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中国的老百姓提前进入了汽车社会,提前享受了汽车对繁荣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滋味。

同时也应该看到,通过改革开放,对外合资、扩大生产以后,我们国家的税收大量提高,我们的财政注入了更多资金,在国家GDP里形成一定的比例。很多汽车企业得到了新生和发展,救活了不少企业。挡住了对国外汽车的直接进口,使汽车行业真正形成为支柱性产业。

中国汽车最初搞合资不是为了换技术 而是为了吸引资金

就企业来讲,在1978年以后有一段时间非常困难,甚至像一汽、二汽都揭不开锅,可是合资后,生产发展了,收入也增多了,虽然外企拿大头,我国企业拿小头,可是这个小头也解决了很大问题。这样就有可能积累资金来发展自己。我们最早是1982年和美国AMC合资,但这个项目不大成功,1983年上海跟西德大众合资获得很好的成果。合资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充足的资金,尤其是硬通货,这是最大的问题。合资以后应该说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合资来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而不是想用市场换技术。那时我们已经知道核心技术是换不来的。这是外界对我们的误解。那时人家主要也不是冲着中国的市场来的。是看到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就市场而言,当时双方都很犹豫,把年产规模压低到很少的1.5万台。因为中国当时的汽车市场很小,上海汽车厂一年才生产几千辆轿车,所以当时谈不到什么市场。现在有些人质问我们说‘你们合资了市场也很大了,你们不是要用市场换技术吗?实际上也没有换来呀’是的。 我们原想合资不久,有了资金积累就应该很快转入自主产品研发,发展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但是没有想到,合资之路我们已经走了30年 ,演变成车企不合资不成,没完没了啦。搞一个品牌接着又搞一个品牌,一个厂完了又一个厂,一个合同到期又续一个合同,轿车合完了合卡车。几乎已经把全世界的汽车跨国公司各种品牌 都合光了。压得我们搞自主品牌的厂喘不过来气。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值得警惕了,这走的是一个什么路呢?这是一个巴西、墨西哥、南美的汽车发展路线,甚至于它的经济发展的路线,这个路线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合资办厂,提高本国的国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普及率,提前进入汽车社会,可是没有自主开发汽车的能力。走的是一条开放依赖型的经济发展路线。常年如此,赚没赚钱呢?赚钱了,汽车产量上去没有呢?上去了。但汽车业永远形不成支柱产业,也永远走不上汽车强国之路。

相关专题:2012长春车展

[责任编辑:xiaojh] 标签:汽车强国 李刚 中国汽车 市场换技术 一汽 车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