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上海治堵16年:车牌被称为最贵铁皮(8)

2011年02月09日 15:25
来源:法律与生活 作者:周华 王莉莎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开开关关的限制令

其实,限制外地人购车政策多年前曾被北京采用。那个时候,外地人需要在京购车上京牌,只能找北京人借用其名义上牌,或通过公司名义上牌。因为违法操作,致使一些协议的责权约定不清,车辆登记与事实不符,使车辆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出现了纠纷责任和交通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等一系列问题。机动车登记失真,成为当年业界见怪不怪的现象。对此,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贾新光曾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逼着人做假。

当时很著名的一个案例是,北京人施某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为外地人在京购车办理手续,高峰时施某身上背了3786辆车。后来政策解冻,不少购车人找她办理过户时,她每辆车收取1000元。检察机关以敲诈勒索罪对施某提起公诉。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油价看涨,汽车价格持续走低仍然无法刺激消费者,同时银行提高信贷门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于是,在2005年3月,北京市宣布取消外地人购车户籍限制的政策,以刺激车市升温。此政策一放开,据说北京每年汽车销量增加了10万辆。

2010年新政中关于摇号资格的限制,无疑是当年这项有争议的政策的回归。有专家分析,机动车限购政策实施后,可能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影响。一个“户口”的有无,人们就要被区别对待,由此将引发社会不公。北京不应再重走过去的老路。

一名江西籍律师尽管已经事业有成,并加入外国国籍,可是听到这个政策后,还是愤愤地对记者说:“根据这种逻辑,我现在应该还在江西山沟里拉板车!”

正如专家所言,关于“不公”的言论在新政公布的当天,网络上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百度“知道吧”里,题目为“凭什么不让外地人在北京买车”的帖子得到网友积极响应。该文说:“尽管号称摇号公平、公正、公开,但是门槛却已经高高地垒起来了,反倒不如上海拍卖牌照来得光明。说起来这个限制政策不仅有身份歧视的嫌疑,还有‘忘恩负义’的意味。2005年的时候,为了刺激当时处于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北京市允许非户籍人口购车上牌,汽车增长速度倍增。而如今,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又(只能)北京人”;“在北京的外地人什么地方的都有,等全国人民生气了,哪天出个政策:不准北京牌照到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市区,提高北京人在外地上牌门槛,我看你们也只能堵在北京市里”。

人民网强国论坛亦有不少网友发表看法:

“为什么把北京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呢?要不能买车就都不能买”;

“地方保护主义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只会让路越走越窄”;

“这是什么公平、公正?限制外地人购车难道就是公平公正吗”;

“北京户口附着的特权已经多得让人眼红了,干吗还要往上增加?限制在京的外地人购车就是让北京人拿户口寻租,根本无法限制购车量”。

对应着这些抱怨,北京籍的网友也不甘示弱,于是,对治堵新政的讨论演变成地域对战。

北京市政协委员鲁哈达表示,限制购买小汽车有侵犯消费者自主购买权的嫌疑。购买小汽车作为自由交易,未被法律所禁止,即意味着消费者此项购买权益不应受到限制。买车作为正常的经济行为,是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应受到政府的非正常干预;否则,有悖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政府限制购买小汽车的行为于法无据。只有在市人大常委会就此公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地方法规后,此项治堵措施才具有法律依据。

户籍的限制对治理“京堵”到底作用几何,“京堵”是否会因新政的实施有所缓解,只有事实能回答。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1月下半月期)

[责任编辑:sunjc] 标签:上海车牌拍卖 铁皮 外地人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