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北京1223效应

2011年01月17日 15:42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付辉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进入付辉专栏主页>>

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与潜在的购车者应该记住这一时刻。

为解决交通拥堵,北京在2010年12月23日出台了《北京小客车数量控制暂行规定》。这个政策不仅限制汽车销售,同时也限制汽车消费。由于这个政策的诸多条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语,兹不赘述。这对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与潜在的购车者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规定。

假如这个规定解决了北京的交通拥堵,还首都一片蓝天,那还有存在的些许理由。但如果这个规定不能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那会带来什么呢?这需要政策制定者给出答案,任何一种政策都需要有正确而理性的评估,方可实行。但遗憾的是,北京的政策不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毕竟,它名义上还曾征求公众建议,只是没有把公众建议纳入参考范围而已。

从消费者的角度,同是一辆车,在新政之后,消费者需要支付更昂贵的成本,因为北京每个月只有两万张车牌,而需求量远大于发放量,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而且,也只能消费者来买单。

北京的新政之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还曾计划出台车船购置税。而这一政策出台的具体目的,制定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简言之,如果要购买车辆那么据需要支付车船税。在各方炮轰之下,这个政策暂时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

这两件事情之间的共同点是,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催生了新兴的税收市场。只要有手握权柄,能出台政策,就可以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身上获取回报率极高的收益。所以,当政府部门宣称中国以1800万辆的销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时候,它实际上也在宣告,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如果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每年都能以千万递增,那么这个市场就具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前景诱人。因此,我愿意把北京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称之为“1223效应”。

其实,在北京之前,上海的治堵方案是牌照拍卖。按照上海官方的说法,牌照拍卖缓解了上海的交通拥堵,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上海的汽车消费者自然有答案。上海牌照拍卖政策催生了新的寻租市场。各汽车专营店纷纷通过各种手段为购车者上外地牌照,一张牌照的费用以千元计。对汽车专营店而言,为购车者代办一张车牌的利润要超过一辆车的销售利润。

不仅如此,上海有关部门还针对沪牌车主征收通行费。通行费的面貌如何,官方没有答案。或者说,上海官方不愿向消费者解释。这同样是北京的逻辑,只要决策者能出台政策,那么它就一定能有收益。简言之,治堵是标,收益是本。

上海本想把这一政策推而广之,但遭到浙江和江苏的回击,所以暂时没有扩大。此次,北京政策出台延伸了上海的未竟之事。同时,北京作为首都,它的举动具有相当的标杆意义。所以,如果各地政府要想增加财政收入,那么庞大的汽车消费者将是不错的选择对象。政策制定者重权在握,消费者岂有不从之理。

既然政策已经颁布,那么它只会被实施。在政策制定者收益有充分保证的情况下,一切都不会逆转。检验这些政策结果的是,北京与上海的城市道路是否还存在拥堵。只是按照政策出台的逻辑,这个检验结果根本就不重要。那么,治堵除去创收,根本没有其他的意义。

为了说明其中的问题,我查阅了美国、日本、韩国与英国解决交通拥堵的方式,它们基本与北京和上海的政策没有相同之处。在这些国家中,政策出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为了商业利益,因此民众和之者众。

在超越美国之后,中国再次开始宣扬其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独一无二的消费地位。每当听见这样的宣讲,我就会想到北京与上海的政策。所以,宣扬也是为创收做铺垫,一切相映成趣。

这种政策被突破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这无关普通的汽车消费者,它需要整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汽车行业的相关组织联合起来,与政策制定者博弈。如果前者赢利,普通的消费者可能会少支付费用。因此,普通的消费者只能等待。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北京“1223效应”会持续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leiqq] 标签:1223 北京治堵 北京治堵政策 限牌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