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真正的关键时刻已经不在于大格局的搭建,而在于把格局落实的制度以及产品背后的体系支撑。这才是完成从中国汽车业“四小”到“四大”跨越的真正考验。
文/胡玮炜
“序幕早已拉开,演员们的表演基本到位,故事的情节也完成了所有铺垫,现在观众们就等待惊世骇俗的主角出场了。”
这句当年被用来评价2005年美国导演彼得·杰克逊版《金刚[综述 图片 论坛]》的描述,像极了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今天的故事。
2009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把一汽、东风、上汽和长安列入中国汽车第一阵营,鼓励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而将北汽、广汽、奇瑞和重汽列位第二阵营,鼓励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兼并重组,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和“四小”。
北汽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跨过“大与小”之间的那道门槛,成为真正的一线国产汽车企业。
2009年12月,北汽收购萨博部分知识产权;2010年9月28日,北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股份)正式挂牌;2010年底,北汽株洲生产基地建成并下线了BC301Z小车。此外,北汽在北京顺义、重庆和广州增城都分别规划了生产基地。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已经进入了提速阶段,北汽集团化发展道路进入了新的课题。其细节的跌宕起伏,足以构成一部吸引人的电影,不过这还只是前奏。
此时此刻,大家都期待北汽能够推出一款战略车型并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就如同《金刚》那部180分钟的电影,主角“金刚”直到70多分钟的时候才出现。北汽这部从“四小”向“四大”跨越的大电影,也到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
北汽的目标是2015年汽车产销达到400万辆,其中60%-70%是自主品牌;到2015年,北汽要进入世界汽车行业前15位,名列世界500强之一。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北汽集团汽车销量为148.99万辆,在国内汽车集团中名列第五,即便与第四名长安相比,北汽的差距也达到88.89万辆。
显然,北汽这个跨越并不像拍电影那样简单。
徐和谊心头的三座大山
2011年1月,北汽年会上,北汽的员工们都期待着徐和谊上台,发表其标志性的激昂慷慨、热忱而有激情的“徐氏”演讲。但是这一次徐和谊却显得异常冷静,稍微停顿了几秒,最后只是淡淡地说了几句,大意是北汽现在不是跃进而是救亡,接下来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变化,希望每位北汽员工都能适应新的挑战。
这与其历来风格迥异的演讲,让很多人颇感意外,而这却恰恰是北汽面临的最真实的处境。
徐和谊的2010年可谓是他担任北汽控股董事长以来的一个里程碑,真正意义上的北汽集团成立,北汽股份正式挂牌,以及后者的人员编排也基本在2011农历新年以后完成。
同时,徐和谊被评为2010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徐和谊回顾了萨博收购的艰辛历程并表达了对萨博资源利用的期待。但是此后他面对媒体的态度和在北汽内部年会的态度大同小异,锁着眉头表示北汽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徐和谊不是故做深沉,他心里的确压着三座大山,那就是北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据北汽内部人士透露:“现在北汽集团董事会上,50%-80%的课题还是在处理以前积累的问题,很多资产剥离的工作并没有最终完成”。
相对于一汽、上汽、东风和广汽每年能从合资公司稳定获取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利润,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能提供的盈利相对有限。借助近两年汽车在中国爆炸式增长,北汽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目前,北汽股份下有四大板块整车资产,包括乘用车公司、北汽新能源车公司、北京现代中方股份和北京奔驰中方股份。同时有零部件板块海纳川公司,服务板块鹏龙贸易。由于收购了萨博,萨博的发动机部分在北汽股份下成立单独的发动机公司。
北汽股份的未来也是北汽的未来,而北汽股份的重中之重则是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部分。此前很多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排名前十名的汽车集团中,北汽是唯一一家没有自主品牌乘用车板块。2009年1月16日,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成立,才实现了零的突破。
自身基础薄弱,因此徐和谊一再强调北汽要集成式发展并积极并购国内外汽车公司、生产基地。而萨博汽车部分知识产权收购的成功,终于使北汽在自主核心研发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徐和谊带领的北汽家族就像一个三代同堂的中国式家庭:首先需要花力气安顿好老人,青壮年还算身强力壮,嗷嗷待哺的孩子则先天比较虚弱,距离成长到可以独立生活,还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投入。这样造成北汽包袱太多,没有聚焦,以至于在对外传播上也显得非常分散,让人始终对北汽的认识模模糊糊。而内部人事消耗掉的除了时间,还有激情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