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张志勇:日系品牌在华重生支点何在?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张志勇
2012年12月20日 16:20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张志勇

作者:张志勇

核心提示:日系车企在广州国际车展前后采取了诸多措施尽力挽回市场信心,包括对在抵制日本汽车产品行为中遭受损害的日系汽车品牌的消费者采取全额赔付的措施,对于日系汽车品牌的消费者实施七天包换的措施等等,甚至有厂商推出了“买车赠金条”的罕见促销手段。这些促销措施固然能够在短期内起到拉动市场消费气氛的作用,但这显然不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

经历日本大地震、泰国洪灾之后的日系车企,在刚刚出现市场复苏势头之后,却又突然遭遇了中日关系恶化带来的影响。

对此,日系车企在广州国际车展前后采取了诸多措施尽力挽回市场信心,包括对在抵制日本汽车产品行为中遭受损害的日系汽车品牌的消费者采取全额赔付的措施,对于日系汽车品牌的消费者实施七天包换的措施等等,甚至有厂商推出了“买车赠金条”的罕见促销手段。这些促销措施固然能够在短期内起到拉动市场消费气氛的作用,但这显然不是让日系汽车品牌彻底渡过难关的关键。

现在,主流观点认为,日系车企在中国不可能长时间委靡下去,而我们更应该分析,日系汽车未来在华“重生”的支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重生支点一:精益模式的力量

很多事件都让我们看到,日系汽车企业具有从危机中快速恢复的能力。

比如,从2009年开始遭遇巨大的召回危机之后,丰田汽车公司虽然一直在各种市场困扰中挣扎,但是其目前依旧有取代通用再次登顶年度全球销量冠军的预期,而且其仍然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汽车公司之一。丰田汽车不久前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丰田在该财季实现营业利润3406亿日元(约合26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579亿日元(约合19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是去年同期的3倍。

丰田是日本汽车界的代表,所有的日本汽车企业几乎都因循了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这恰恰是日本汽车企业在市场中制胜的法宝。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在遭遇到美国政府霸道的“自愿出口限制”(注:自愿出口限制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的不利措施下,仍然在美国市场横行无忌。这同样是受益于日本汽车企业的精益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模式给日本汽车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不断下降,同时,该模式也给他们的汽车产品造就了可信的品质。多年来,在美国汽车市场关于汽车产品品质的多种排名中,日本汽车企业的产品往往能在前十名中囊括一半左右的位置。美国市场比中国市场更加挑剔,在美国市场都能够站住脚的日本汽车企业,自然也能够通过良好的品质取信消费者,同时也能够通过优秀的成本控制方法度过危机。

重生支点二:市场包容性助推

日本车企在美国市场的成功,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消费者的开放与包容,美国消费者不会因为美国通用是自己的民族企业,就忽视通用与丰田的差异而购买通用的产品。这种特性恰恰也存在于许多中国的汽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中。

中华民族更多的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消费理念就是特别注重品牌与品质的内涵,而忽视产品外在的形式与包装。虽然中日关系的恶化影响到了日本汽车产品的销售,但是,这种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对日系汽车产品的暂停消费。日系汽车产品的消费者转而投向其他品牌的比例很小,一旦市场环境发生转变,这些消费者往往还会继续购买日系汽车产品。

中国华南市场的这种包容性往往比北方要更强烈一些,因此我们也看到,日系车企在华南市场的销量恢复情况比北方要更加迅速。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日关系恶化周期的延续,社会的关注焦点也会逐渐从中日关系转向其他。这种焦点的转移,往往会消除许多忠实日系汽车消费者的顾虑与担忧,从而让这种消费能力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释放出来,并形成日系汽车的销售业绩。

重生支点三:新能源车卡位

对于日系汽车来说,与中国汽车市场中更加强势的德系、美系汽车产品来比较,品牌力、产品力并不输于后者。问题是,日系汽车企业的市场战略相较更加保守,产品引入速度更加缓慢,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投入更加谨慎,这样的企业风格才最终导致了日系车企一直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落后德系与美系。

现在,日系汽车反思自己过去中国战略的结果是,他们不仅仅希望能够在传统汽车领域与德系、美系一决高下,更重要的是,日系车企特别希望能够在未来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中拔得头筹。

众所周知是,丰田、本田是世界汽车产业中混合动力技术与产品具有很强优势的企业,日产的电动车也具有骄人的优势。丰田更希望能够将中国的市场战略细化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即他们自己所称的“云动战略”。从丰田今天在世界市场中的新能源车成绩看,到2015年,丰田将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同样,本田公司和日产公司也在分别打着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如意算盘”。他们一再强调的观点就是,2015年以后中国新的汽车油耗标准将给现在的所有汽车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内造成极大的困扰,而到那时,只有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车才能通过这样的油耗考验。

我相信,以丰田、本田和日产这“三强”为首的日系车企,在采取一切办法挽回市场损失的同时,也都在翘首等待着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真正商业化时代的到来。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行业评论员、专栏作家。现从事汽车公关、咨询、培训、汽车产业园区规划、论坛等。

专栏作家